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 (附Word文档下载)

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 (附Word文档下载)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2.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教材版本】 统编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
资源下载
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下载资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 7359 5357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2.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教材版本】

统编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框“判断的概述”,包括两目。第一目“判断及其基本特征”,阐述了使用判断的理由、判断的含义,揭示了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阐明了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第二目“判断的表达与类型”,阐述了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明确了判断的类型,区分了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这两目内容以“判断”为主线,着重阐述了“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判断的类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具体结构及其逻辑特征。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10.

【教学目标】

1、理解判断的含义;能阐述使用判断的原因;能够融会贯通,理解判断与概念的关系;

2、掌握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3、了解判断的真、假的含义以及判定判断真、假的依据,理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

实践;

4、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懂得判断通过语句来表达;

5、理解判断划分的标准或依据以及判断的类型。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08.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判断的特征;
  2. 判断与实践的关系;
  3. 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页码 讲述语言(详细)
第1页 各位同学,大家好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

第2页 在第四课,我们学习了概念,理解了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它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

但是,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时,仅仅凭概念,还不能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怎样才能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呢?这就需要我们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如何正确运用判断 第一框,判断的概述。

第3页 首先,明确这一框题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1、理解判断的含义;

2、掌握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3、了解判断的真、假的含义以及判定判断真、假的依据,理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并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4、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懂得判断要通过语句来表达;

5、理解判断划分的标准或依据以及判断的类型。

第4页 下面,我们分析判断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我们一起阅读教材30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故事,

思考: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记载于《笑林广记﹒殊禀部》中:“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答曰:“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

我们把问题转换一下,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什么?他对什么进行了判断?这个送信人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第5页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这个送信人的判断就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他对跑得快慢进行了判断,但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数量多少决定的。

牛顿所说的: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就充分说明了判断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判断呢?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这是判断的含义。

第6页 根据判断的含义,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就是肯定;

断定认识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就是否定。

如果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就不是判断。

比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百年发展史的大党。这是肯定判断。

今天不是星期一。这是否定判断。

今天要上学吗?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不是判断。

所以,判断与肯定或否定这种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所断定。否则,就不成其为判断。

既然有判断,就会有判断对错、真假之分;

所以判断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就是有真假之分。真,就是与实际相符合,反之,为假。但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对思维对象作出的一种断定,因而都是判断。

刚刚所讲,笑林广记中的这个故事,“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是判断,是对跑得快慢的断定,但是,这个断定是不正确的,所以是一个假判断。

可见: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第7页 根据对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评析以下三个观点:

教材31页的示例评析: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请问:  三人的观点是不是判断?是真判断还是假判断呢?

小李的观点:你们有何感想?不是判断,因为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所以不是判断。

小张的观点是肯定判断,小赵的观点是否定判断,两人的观点都是判断。

那是真判断还是假判断呢?如果与实际相符合就是真判断,反之则是假判断。

比如: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是与实际相符合的,是真判断。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这与实际不相符合,是假判断。

第8页 如何判断一个判断是真还是假呢?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只能是实践。

评析中,小张和小赵的判断需要深入这个小镇,在实践中检验和证实。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证实的;

在实践中,有的国家是不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取完整,甚至粗暴侵犯他国主权的。

所以,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那么:是不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根据之前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一定都是真判断,也有可能为假。

第9页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判断是形式逻辑的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与之相区分的还有哲学认识论的判断,它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而在生活中的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借助语境判断其真假。
第10页 理解了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明确、准确的表达一个判断呢?

请分析:以下语句是判断吗?是否明确或准确?给我们什么启示?

(1) 偶数能被2整除吗?

这是一个疑问句,既未肯定,也没有否定,表达的不是判断 。

(2) 任何偶数都能被2整除。

是肯定判断,表达明确。

(3) 有些天鹅不是白色的。

是否定判断,表达明确。

(4) 请认真学习!

是一个祈使句,不是判断

(5) 天啊!

仅是感叹,不是判断。

(6) 这是新学生宿舍。

(7)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8)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都是判断,但是表达不明确。

第11页 具体来说:

(6) 这是新学生宿舍。这个语句中的“新”含义不明确,是强调学生是新的?还是强调宿舍是新的呢?表达不明确;

(7)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这个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

(8)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这个语句条件判断错误,过于绝对。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是非必然的条件关系。

所以,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准确、明确表达判断,必须运用正确的语句。

第12页 判断通过语句表达,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判断是语句表达的思想内容。另外,还要注意根据语义、语境确定判断要表达的含义: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第13页 在这里,就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我们做一个补充和拓展:

(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不做判断、没有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判断,比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如: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抗议英雄难道不是国家的骄傲吗?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

⑤上帝啊!

上述五个语句中,作为陈述句的语句①和作为反问句的语句②都表达了一种判断;但是,疑问句③、祈使句④和感叹句⑤因为并没有对任何对象作出断定,所以都没有表达判断。

在这里,要注意,我们说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都不表达判断。

如上边的第二个判断:抗议英雄难道不是国家的骄傲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它可以表达判断。

第14页 我们看以下语句,是判断吗?

①禁止醉酒驾车!

②闲人免进!

③你真是太漂亮了!

④祖国啊,我的母亲!

上述4个语句中,前两句是祈使句,后两句是感叹句。

语句①“禁止醉酒驾车”表明了对醉酒后不准驾车的断定,语句②是对闲人、无关人士不得进入的一种断定,因此这两个语句都表判断;语句③虽然是表欣赏的感叹句,但也是对其“漂亮”这个属性的一种肯定;语句④表达的意思即“祖国就是母亲”,这也是一种断定。

所以后两句感叹句也表判断。当然,至于判断的真假则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由此可见,有些语句是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的,比如大多数陈述句、反问句等,这就是直接判断;有些语句则并不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而是把这种判断隐藏在语句中,比如大多数祈使句、感叹句等,这就是间接判断。

第15页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如: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建党精神难道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语句不同,但表达了同样的判断。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如:他走了。可以表达他离开了某个地方,也可能表达他离世了。

第16页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以下五个判断分别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1)他是中学校长。

(2)张华认识雷锋。

以上两个判断,不可拆解,我们称为简单判断。

(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5)张华晚上要么去踢足球,要么去看电影。

这三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也就是判断本身还包含了其他判断。

我们称为复合判断。

(3)这个判断拆解为两个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这个判断拆解为: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是偶数。

(5)这个判断拆解为:张华晚上去踢足球;张华晚上去看电影。

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是判断的两个类型,其划分标准是判断本身是否还包含其他判断。

第17页 以上分析,可以得知:

简单判断就是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1) 他是中学校长。就是一个性质判断;

(2) 张华认识雷锋。是一个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是指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3)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包含两个简单判断,同时存在,是一个联言判断。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是假言判断。

(5)张华晚上要么去踢足球,要么去看电影。是选言判断。

关于如何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我们将在下一课时继续讨论和学习。

第1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据此分析下面判断为假的是(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②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在全球得以实现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各国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本题考查判断的特征,根据材料分析判断的真假,同时考查判断的表达,必须明确。根据题意,③④过于绝对。

所以,答案选D。

第19页 判断需要通过语句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同一语句也可能表达不同的判断。下列语句表达同一判断的是(      )

①“武汉人民是不会被疫情打倒的。”与“武汉人民难道会被疫情击垮吗?”

②“中国越发展,越会加大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放缓,就不会对外开放。”③“实践证明,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与“实践证明,除非努力否则不能成功。”④“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伟大的建党精神怎么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了呢?”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本题考查对判断与语句的关系的运用。

①前后表达意思相同;②前后不一致,第二种说法与实际不相符合;③前后一致,④前后不一致,所以答案选A,①③。

第20页 从断定的方式来看,下列选项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致的是(    )

①小李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②小明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③无机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④爱国不是一个用来喊的口号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本题考查对判断基本特征的运用。断定的方式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①的断定方式是否定;②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③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④的断定方式是否定,所以②③与题干一致,断定方式都是肯定,答案选C。

第21页 对于一个案件,甲和乙至少有一人不知情。以下推断为真的是( )

①甲和乙有可能都不知情      ②要么甲不知情,要么乙不知情

③如果甲知情,那么乙不知情 ④只要甲不知情,乙就知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因为甲和乙至少有一人不知情,所以可以推断,可能只有一人不知情,也可能两人都不知情。①两人都不知情;②一定有一人知情;③至少一人不知情,④有一人知请,所以①③与题干一致,答案选C。

第22页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判断的概述,包括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着重了解使用判断的原因、判断的含义、判断的基本特征,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重点是判断的基本特征、来源与检验标准;

二是判断的表达与类型,主要了解判断的表达形式,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的类型。

第23页 课堂到此结束

同学们再见

第24页 各位同学好 下面我们进行人教版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三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

的练习讲解

第25页 下列关于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实际情况为真

②判断不能用否定形式

③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④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也是一种判断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本题考查判断的概念与特征,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

①是判断的特征之一;②判断是对认识对象的断定,断定的方式有肯定和否定两种;③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④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是判断

所以:2、4错误,答案选A①③。

第26页 下列语句不属于判断的是(       )

A.抗议英雄难道不是国家的骄傲吗?

B.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C.向敌人开炮!

D.虽然未能成功,但是他已经尽力了。

本题综合考查判断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A虽然是疑问句形式,但是表达了肯定的判断;

B是肯定断定;

C是命令,不包含判断;

D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所以:答案选C。

第27页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贸易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丝绸之路,中国将瓷器、丝绸等传到西方,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香料等;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传到世界,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的创新。之所以得出这一判断,是基于(         )

A. 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B. 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也可以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意识

C.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并能够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D. 只要参与社会实践,并由实践得出的判断就一定是真判断

本题考查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A来源于实践的判断不一定都是真判断;

B判断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

D实践得出的判断不一定是真判断,也有可能是假判断。

所以答案选C。

第28页 :从判断的形式结构看,“杨广与杨坚不是兄弟”是(   )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本题也是一题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判断的分类。

答案选A。

第29页 同学们 习题答疑就到这里

感谢观看 再见

 

 

 

 

资源下载(付费资料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支付下载。手机访问目前不支持微信支付,仅支持支付宝支付)
下载价格免费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下载资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 7359 5357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36151.html
0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