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2.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教材版本】
统编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框“判断的概述”,包括两目。第一目“判断及其基本特征”,阐述了使用判断的理由、判断的含义,揭示了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阐明了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第二目“判断的表达与类型”,阐述了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明确了判断的类型,区分了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这两目内容以“判断”为主线,着重阐述了“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判断的类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具体结构及其逻辑特征。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10.
【教学目标】
1、理解判断的含义;能阐述使用判断的原因;能够融会贯通,理解判断与概念的关系;
2、掌握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3、了解判断的真、假的含义以及判定判断真、假的依据,理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
实践;
4、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懂得判断通过语句来表达;
5、理解判断划分的标准或依据以及判断的类型。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08.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判断的特征;
- 判断与实践的关系;
- 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页码 | 讲述语言(详细) |
第1页 | 各位同学,大家好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 |
第2页 | 在第四课,我们学习了概念,理解了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它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
但是,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时,仅仅凭概念,还不能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怎样才能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呢?这就需要我们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如何正确运用判断 第一框,判断的概述。 |
第3页 | 首先,明确这一框题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1、理解判断的含义; 2、掌握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3、了解判断的真、假的含义以及判定判断真、假的依据,理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并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4、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懂得判断要通过语句来表达; 5、理解判断划分的标准或依据以及判断的类型。 |
第4页 | 下面,我们分析判断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我们一起阅读教材30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故事, 思考: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记载于《笑林广记﹒殊禀部》中:“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答曰:“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 我们把问题转换一下,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什么?他对什么进行了判断?这个送信人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
第5页 |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这个送信人的判断就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他对跑得快慢进行了判断,但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数量多少决定的。 牛顿所说的: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就充分说明了判断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判断呢?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这是判断的含义。 |
第6页 | 根据判断的含义,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就是肯定; 断定认识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就是否定。 如果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就不是判断。 比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百年发展史的大党。这是肯定判断。 今天不是星期一。这是否定判断。 今天要上学吗?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不是判断。 所以,判断与肯定或否定这种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所断定。否则,就不成其为判断。 既然有判断,就会有判断对错、真假之分; 所以判断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就是有真假之分。真,就是与实际相符合,反之,为假。但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对思维对象作出的一种断定,因而都是判断。 刚刚所讲,笑林广记中的这个故事,“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是判断,是对跑得快慢的断定,但是,这个断定是不正确的,所以是一个假判断。 可见: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
第7页 | 根据对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评析以下三个观点:
教材31页的示例评析: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请问: 三人的观点是不是判断?是真判断还是假判断呢? 小李的观点:你们有何感想?不是判断,因为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所以不是判断。 小张的观点是肯定判断,小赵的观点是否定判断,两人的观点都是判断。 那是真判断还是假判断呢?如果与实际相符合就是真判断,反之则是假判断。 比如: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是与实际相符合的,是真判断。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这与实际不相符合,是假判断。 |
第8页 | 如何判断一个判断是真还是假呢?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只能是实践。
评析中,小张和小赵的判断需要深入这个小镇,在实践中检验和证实。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证实的; 在实践中,有的国家是不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取完整,甚至粗暴侵犯他国主权的。 所以,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那么:是不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根据之前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一定都是真判断,也有可能为假。 |
第9页 |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判断是形式逻辑的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与之相区分的还有哲学认识论的判断,它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而在生活中的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借助语境判断其真假。 |
第10页 | 理解了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明确、准确的表达一个判断呢?
请分析:以下语句是判断吗?是否明确或准确?给我们什么启示? (1) 偶数能被2整除吗? 这是一个疑问句,既未肯定,也没有否定,表达的不是判断 。 (2) 任何偶数都能被2整除。 是肯定判断,表达明确。 (3) 有些天鹅不是白色的。 是否定判断,表达明确。 (4) 请认真学习! 是一个祈使句,不是判断 (5) 天啊! 仅是感叹,不是判断。 (6) 这是新学生宿舍。 (7)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8)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都是判断,但是表达不明确。 |
第11页 | 具体来说:
(6) 这是新学生宿舍。这个语句中的“新”含义不明确,是强调学生是新的?还是强调宿舍是新的呢?表达不明确; (7)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这个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 (8)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这个语句条件判断错误,过于绝对。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是非必然的条件关系。 所以,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准确、明确表达判断,必须运用正确的语句。 |
第12页 | 判断通过语句表达,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判断是语句表达的思想内容。另外,还要注意根据语义、语境确定判断要表达的含义: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
第13页 | 在这里,就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我们做一个补充和拓展:
(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不做判断、没有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判断,比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如: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抗议英雄难道不是国家的骄傲吗?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 ⑤上帝啊! 上述五个语句中,作为陈述句的语句①和作为反问句的语句②都表达了一种判断;但是,疑问句③、祈使句④和感叹句⑤因为并没有对任何对象作出断定,所以都没有表达判断。 在这里,要注意,我们说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都不表达判断。 如上边的第二个判断:抗议英雄难道不是国家的骄傲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它可以表达判断。 |
第14页 | 我们看以下语句,是判断吗?
①禁止醉酒驾车! ②闲人免进! ③你真是太漂亮了! ④祖国啊,我的母亲! 上述4个语句中,前两句是祈使句,后两句是感叹句。 语句①“禁止醉酒驾车”表明了对醉酒后不准驾车的断定,语句②是对闲人、无关人士不得进入的一种断定,因此这两个语句都表判断;语句③虽然是表欣赏的感叹句,但也是对其“漂亮”这个属性的一种肯定;语句④表达的意思即“祖国就是母亲”,这也是一种断定。 所以后两句感叹句也表判断。当然,至于判断的真假则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由此可见,有些语句是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的,比如大多数陈述句、反问句等,这就是直接判断;有些语句则并不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而是把这种判断隐藏在语句中,比如大多数祈使句、感叹句等,这就是间接判断。 |
第15页 |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如: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建党精神难道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语句不同,但表达了同样的判断。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如:他走了。可以表达他离开了某个地方,也可能表达他离世了。 |
第16页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以下五个判断分别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1)他是中学校长。 (2)张华认识雷锋。 以上两个判断,不可拆解,我们称为简单判断。 (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5)张华晚上要么去踢足球,要么去看电影。 这三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也就是判断本身还包含了其他判断。 我们称为复合判断。 (3)这个判断拆解为两个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这个判断拆解为: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是偶数。 (5)这个判断拆解为:张华晚上去踢足球;张华晚上去看电影。 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是判断的两个类型,其划分标准是判断本身是否还包含其他判断。 |
第17页 | 以上分析,可以得知:
简单判断就是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1) 他是中学校长。就是一个性质判断; (2) 张华认识雷锋。是一个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是指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3)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包含两个简单判断,同时存在,是一个联言判断。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是假言判断。 (5)张华晚上要么去踢足球,要么去看电影。是选言判断。 关于如何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我们将在下一课时继续讨论和学习。 |
第18页 |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据此分析下面判断为假的是(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②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在全球得以实现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各国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本题考查判断的特征,根据材料分析判断的真假,同时考查判断的表达,必须明确。根据题意,③④过于绝对。 所以,答案选D。 |
第19页 | 判断需要通过语句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同一语句也可能表达不同的判断。下列语句表达同一判断的是( )
①“武汉人民是不会被疫情打倒的。”与“武汉人民难道会被疫情击垮吗?” ②“中国越发展,越会加大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放缓,就不会对外开放。”③“实践证明,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与“实践证明,除非努力否则不能成功。”④“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伟大的建党精神怎么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了呢?”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本题考查对判断与语句的关系的运用。 ①前后表达意思相同;②前后不一致,第二种说法与实际不相符合;③前后一致,④前后不一致,所以答案选A,①③。 |
第20页 | 从断定的方式来看,下列选项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致的是( )
①小李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②小明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③无机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④爱国不是一个用来喊的口号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本题考查对判断基本特征的运用。断定的方式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①的断定方式是否定;②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③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④的断定方式是否定,所以②③与题干一致,断定方式都是肯定,答案选C。 |
第21页 | 对于一个案件,甲和乙至少有一人不知情。以下推断为真的是( )
①甲和乙有可能都不知情 ②要么甲不知情,要么乙不知情 ③如果甲知情,那么乙不知情 ④只要甲不知情,乙就知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因为甲和乙至少有一人不知情,所以可以推断,可能只有一人不知情,也可能两人都不知情。①两人都不知情;②一定有一人知情;③至少一人不知情,④有一人知请,所以①③与题干一致,答案选C。 |
第22页 |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判断的概述,包括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着重了解使用判断的原因、判断的含义、判断的基本特征,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重点是判断的基本特征、来源与检验标准; 二是判断的表达与类型,主要了解判断的表达形式,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的类型。 |
第23页 | 课堂到此结束
同学们再见 |
第24页 | 各位同学好 下面我们进行人教版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三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 的练习讲解 |
第25页 | 下列关于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实际情况为真 ②判断不能用否定形式 ③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④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也是一种判断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本题考查判断的概念与特征,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 ①是判断的特征之一;②判断是对认识对象的断定,断定的方式有肯定和否定两种;③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④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是判断 所以:2、4错误,答案选A①③。 |
第26页 | 下列语句不属于判断的是( )
A.抗议英雄难道不是国家的骄傲吗? B.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C.向敌人开炮! D.虽然未能成功,但是他已经尽力了。 本题综合考查判断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A虽然是疑问句形式,但是表达了肯定的判断; B是肯定断定; C是命令,不包含判断; D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所以:答案选C。 |
第27页 |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贸易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丝绸之路,中国将瓷器、丝绸等传到西方,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香料等;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传到世界,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的创新。之所以得出这一判断,是基于( )
A. 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B. 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也可以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意识 C.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并能够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D. 只要参与社会实践,并由实践得出的判断就一定是真判断 本题考查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A来源于实践的判断不一定都是真判断; B判断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 D实践得出的判断不一定是真判断,也有可能是假判断。 所以答案选C。 |
第28页 | :从判断的形式结构看,“杨广与杨坚不是兄弟”是( )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本题也是一题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判断的分类。 答案选A。 |
第29页 | 同学们 习题答疑就到这里
感谢观看 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