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项目) | 3.1 | 授课内容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授课课时 | 2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3.法治意识::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
||
教学重点 |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 ||
教学难点 | 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 ||
教学方法 | 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 ||
教学过程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织教学、知识点讲解、任务布置、技能训练、学生学习效果测评、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时间分配等) |
|||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第三课学习唯物辩证法,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是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致),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可举例子: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中国深化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 学生跟着问题预习(三分钟): 1. 什么是联系? 2. 联系有何特点?如何理解? 3. 如何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4. 如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二、讲授新课。 1. 看视频《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续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在台岛北部、西南、东南海空域进行联合海空演训,将在台湾海峡进行远程火力实弹射击,在台岛东部海域组织常导火力试射 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解放军重要军事演训行动进行,并组织实弹射击。8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实施制裁。但中国为什么不击落佩洛西专机呢?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如果击落飞机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国际会怎样看待和对待中国? 不击落佩罗西专机的理由: 第一,解放军直接击落佩罗西专机,就等于直接向美国宣战。 这个粗暴的军事行动,不符合我党的斗争原则,也不符合解放军“不打第一枪”的优良传统, 第二,采取慎战的态度,尽量避免同美国发生正面军事斗争,毕竟中美是世界两个核大国,要为世界和平和负责。 第三,客观情况与过去不同,斗争策略就要有所不同。 抗美援朝时,中美两国几乎没有经济贸易往来,同美交战的顾虑自然少很多。如今,中美经济深度捆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小结:中美关系紧密联系,既要看到佩罗西窜台的表象,又要深究背后的实质,不能孤立地分析。 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简单解释外部联系(中国与国际、其他国家)和内部联系(中国内各省、港澳台之间)。 2. 佩洛西窜台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 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紧密联系 小结:联系具有普遍性。 提问:从酸雨的形成、生态圈、食物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自然界存在普遍联系。 提问:从价格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对中美的影响,以及全球疫情爆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人类社会存在普遍联系。 提问:马列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党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回答:人的思维存在普遍联系。 原理总结:联系的普遍性 【原 理】(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 学生探究: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 例如:佩罗西窜台与吃火锅有何关系吗?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判断: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处于联系之中。√ 4. 新中国生育政策变迁: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孩——放开二胎——鼓励三胎 学生讨论:我国的生育政策是随心所欲更改的吗?体现了联系具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生育政策是根据国情,根据人口发展规律制定的。 小结: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事物与实践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高山、流水、森林)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桥、高铁、飞机)。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1)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2)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3)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吗? 举例子:港珠澳大桥,通过人为对桥的设计,促进三个地区联系。 小结: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原理总结:联系的客观性 【原 理】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5. 联系的多样性 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形式)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判断以下联系何种形式的联系? 原理总结:联系的多样性 【原 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 提问:“全国一盘棋”整个国家疫情防控的大局与各地方的防疫局势之间是什么关系? 回答: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含义: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含义: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 国家统筹和发布防疫政策,各地区听从中央指挥和执行命令。说明了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有什么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提问:从“一人毁一城”事例中,个别人的不配合会导致全国疫情的反弹,说明什么问题?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习近平:武汉(部分)胜则湖北(整体)胜,湖北(部分)胜则全国(整体)胜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总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方法论】 (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整体的重要性)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的重要性) 7. 学生探究与分享: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学习过1+1=2,有没有1+1>2或者1+1<2? 举例子: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1+1>2 三个和尚没水喝。1+1<2 小结:当部分以有序、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1+1>2。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1+1<2。 因此,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提问:如何实现1+1>2? 回答: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注意区分】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注重整体目标) ②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防疫的布局)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每个部门,每个地区各司其职) 提问: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的马没有齐威王好,但田忌最后胜利了,为什么? 教师引导: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原理总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论原理 【原 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三、课堂总结。 学生讨论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分析问题。 小结: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方法论+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材料。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时需要具体有强调的是整体还是部分,选择相关的角度)+方法论+材料 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结构优化趋向等特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 四、课堂习题训练。 1. 苦瓜味苦性寒,是一种消暑清热的食材。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这样评价苦瓜:“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苦瓜这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使其得了“君子菜”的雅号。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各种观念的集合 ②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③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掌握事物的特性是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雪期较长,满族的先民为了生产生活出行方便,把兽骨绑在脚下,后来演化成用铁条嵌在鞋底,这就是最早的冰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化出了具有地域特征的雪地走、冰上舞蹈等冰雪运动项目。冰雪运动的产生过程告诉我们 ①要把握自在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②要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③要注重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④要将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改造为直接联系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
|||
课后反思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附Word文档下载)
资源下载(付费资料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支付下载。手机访问目前不支持微信支付,仅支持支付宝支付)
下载价格免费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下载资料),客服微信:aixiaozhi5 QQ:2985920358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3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