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本文可直接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作者:吕雅洁 点评专家:夏建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前两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等知识,本课是在已学基础上的深化和运用,进一步从纵向角度探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路径。可见,本课是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本课也为从横向角度了解外来文化作好铺垫,进而找准在历史和世界中的方位,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本课在大单元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课。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容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境美中进入学习情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学生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其现有的素养水平还未达到认同层次,不能自觉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任。因而需要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其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培育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以及现实中北京冬奥会涌现出的典型事例,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阐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培育政治认同素养。

2.结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实例和模拟城市志愿者面试活动,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公共参与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五、教学过程 总议题: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子议题一:第一棒“传·冬奥精神” 

活动一:奥运故事分享会 

环节一:晒——我心动的奥运瞬间 【情境】PPT展示图片:京杭大运河。以京杭大运河的起止点北京和杭州两座古都导入,从北京冬奥会自然地联系到杭州亚运会,引出“传好接力棒·办好新亚运”这一主题。以“接力棒”的实物提示学生:课堂活动的形式是“接力赛”,进而开始第一棒的活动“传·冬奥精神”。设计意图:以连接北京和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图片自然导入,点明本课主题。同时,运用“接力棒”的实物营造活动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做好积极参与课堂的预热准备。 【任务】 

一、小组建设 

图片
设计意图:有效合理的分工、每位成员的积极参与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效率。 二、小组任务 1.小组使用安装了教学交互软件的iPad搜索图片,并上传至平台;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3.小组准备3分钟,代表发言,不超过1分钟。 

注:以北京冬奥会为主,也可涉及其他奥运故事。 

设计意图:重构教材内容,将课本第二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前置,建构本课教学逻辑。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形式,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通过搜索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

 

【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级评价,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为A、B、C、D) : 

图片
环节二:争——做接力赛的第一名 【情境】播放视频“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视频情境陈述:外国人点赞北京冬奥防疫,通过视频记录了奥运村消毒用品和提供消毒服务的高科技产品,如“消毒机器人”,并感慨:“从未有哪里比这里更安全。”北京冬奥会完善的防疫工作同时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和医疗专家的肯定:“可以说,我们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任务】

小组抢答下列问题: 

1.视频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1分)其内涵是什么?(2分)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有哪些?(每答出1个1分) 

3.接力棒由表现最佳小组持有。 

注:仅抢答员可使用抢答器抢答,发言不超过1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寓教于乐的知识竞赛形式掌握知识“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放矢。接力棒仿佛“流动红旗”似的荣誉,作为小组评价的“战利品”,由每次活动表现最佳小组持有,以此激励小组团结统一,形成组间良性竞争,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级评价,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A、B、C、D) 

图片
环节三:议——百年奥运接力圆梦 【情境】教师分享命名为“接力”的图片,图片由黑白照片的“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彩色照片的“亚洲田径第一人”刘翔和“亚洲短跑第一人”苏炳添组成。同时展示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的“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又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任务】结合教师分享的图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这张名为“接力”的图片带给你什么感受? 

2.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注:小组讨论2分钟,代表分享,发言不超过3分钟。 

【评价】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估,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A、B、C、D) 

图片
设计意图:将中国百年奥运史通过一张图片直观地呈现,既形成从黑白到彩色照片的视觉冲击,又增加历史厚重感。同时,通过振聋发聩的百年前“奥运三问”,让学生深刻、直观地感受到:正是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下,中国体育事业才能接续发展,中华民族才能走向复兴。以“传好奥运精神”为宗旨,通过序列化的探究活动,层层推进,多角度挖掘,深入剖析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教学重点。 过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冬奥盛会,能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总书记对杭州亚运会满怀憧憬:“相信杭州有能力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如何才能不负总书记的期待?办好开幕式是第一步,它是展现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那又如何将古都文明创造性地展现给世界呢?我们沿着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从“双奥之城”来到“亚运之都”,开始第二棒——创·古都新貌。 
子议题二:第二棒“创·古都新貌” 
活动二:亚运会开幕式创意会 
【情境】动图展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流光溢彩,如象征“有朋自远方来”的“迎客松”烟花绽放,文明交融的“黄河之水”幻化成“冰雪五环”,以及象征“天下一家”的“雪花”等,指出其凸显了冬奥精神中的“自信开放”,即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再通过杭州亚运会会徽、吉祥物和火炬设计图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表现。 【任务】结合资料卡和使用iPad,为在亚运会开幕式创造性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意。 

1.体现“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 

2.结合资料卡的素材和iPad搜索到的资料; 

3.小组讨论,准备时间3分钟; 

4.小组代表分享,发言不超过2分钟。 

【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级评价,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A、B、C、D) 

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亚运开幕式创意会”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探究搭建脚手架,先“学”再“创”。先结合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进行概念辨别与剖析;再为学生提供如办会思想、开幕式环节(含成功范例)、亚运会简介、杭州文化遗产、诗词、历史名人等资料包,激发小组探究和创造。通过点评小组合作成果和知识运用情况,教师深入讲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区别,帮助学生突破“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教学难点。过渡:“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1908年,有感于欧洲举办奥运会而大受震动的爱国青年,在《天津青年》杂志发出“奥运三问”。100多年后,不负伟大时代的中国青年们,在各行各业用行动交出了完美答卷。接下来看同学们的了,第三棒——“育·时代新人”是冲刺棒,大家全力以赴! 

子议题三:第三棒“育·时代新人”
活动三:城市志愿者面试会 
环节一:最美的青春是奉献 【情境】播放视频《致敬北京冬奥会志愿者》。视频情境展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服务参赛者的画面,配有解说词:“所有的志愿者就如同一片片微小的雪花,汇聚在一起,融化百丈寒冰,飘向山花烂漫,最终融入这温暖的世界。”同时响起歌声:最美的青春是奉献,送人玫瑰香飘人间,为你为他for everyone,愿世界变成美好家园。 【任务】

说一说:我们可以从志愿者身上学到哪些精神?你觉得自己做好准备了吗? 

【评价】

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估,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即时运用。 

设计意图:使活动设计始终围绕主线“传好接力棒·办好新亚运”展开,通过视频的画面、解说词和歌声等的情感氛围打造,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体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作好情感和思维铺垫。 

环节二:我的亚运我的城 【情境】杭州随处可见的“城市志愿‘益起来’”的城市志愿者招募海报及扫码可参与报名城市志愿者的二维码。 【任务】

小组活动:模拟杭州亚运会“城市志愿者面试会”。 

1.扫一扫“帮帮码”注册亚运会城市志愿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面试准备; 

3.小组通过盲盒抽取面试题目,准备时间3分钟; 

4.小组代表面试,回答问题不超过3分钟。 

图片
 【评价】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估,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A、B、C、D) 
图片
教师总结:总书记在给冰雪健儿的回信中寄语青少年,“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作为杭州的小小东道主,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坚信:我们一定能不负总书记的希冀,接好办好亚运新一棒!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模拟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通过两道面试题将整堂课的知识加以运用,直指深度学习。既及时地巩固教学重难点,又为课后学生实践提供现实路径,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实现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素养目标。 
【结语】习近平总书记说:“圆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让我们发扬北京冬奥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同学们,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你们手中,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接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棒! 设计意图:“接力”这一核心理念既融入序列化活动设计,更蕴含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和中华民族青年“接续奋斗”的殷切期望之中,通过浑然一体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精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重任。 

【板书设计】

图片

设计解读:以“传好冬奥精神,办好杭州亚运”为主线,以接力棒为板书主体,揭示本课核心思想“接续发展”;“弘扬”二字在接力棒中间,象征手握、交接接力棒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交接接力棒的两只手象征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其上部,顶端熊熊火焰象征只有擎好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我们才能弘扬好中华民族精神。 
六、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接力”这一理念设计,从“接力”到“接续”,从“接棒办好亚运会”到“接续推进伟大复兴”,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学生的沉浸式体验感更强,易于知识的深度学习。杜威曾说:“教学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还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整堂课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特别注意为学生保留了分层参与的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参与,确保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iPad等技术手段的使用,以及抢答环节的设置,要注意课堂活动的组织有序和时间把握。
【专家点评】
作为浙江省杭州市迎亚运比赛获奖课例,吕雅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流畅,内容丰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互助,课堂氛围融洽,过程紧凑高效,体现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主要特点如下: 1.“流行”——时代性。本框作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中的关键一课,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注重挖掘与时俱进的流行素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注入浓浓的时代气息。从精彩非凡的北京冬奥会到万众期待的杭州亚运会,各种流行元素丰富而饱满。从信息工具看,教学交互式软件ipad得以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搜索与筛选,提升学生媒介素养;从选材角度看,以年度热点北京冬奥会为切入,以杭州亚运会为接续,分享奥运故事、设计开幕式、模拟面试会,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从设计理念看,教师围绕议题进行“总—分”设计,力图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符合课改理念,凸显改革意识。2.“流转”——精巧性。本框围绕总议题“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展开,分设三个子议题,以“接力赛”形式贯穿整个课堂,活动设计序列化,环环相扣,流畅圆转,令人眼前一亮。其设计的精巧性在每一棒的接力中均有体现: 

在第一棒“传·冬奥精神”中,通过“晒”“争”“议”三个环节,完成奥运故事分享会。教师独具匠心地将教材内容予以重构,利用抢答、讨论、分享等小组竞赛形式,在京杭大运河、奥运心动瞬间、点赞防疫工作、中国百年奥运等情境中,多维度突破教学重点。 

在第二棒“创·古都新貌”中,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创意会为平台,小组继续合作分享。结合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展现各种富含中华文化底蕴的精彩事例,激发小组探究积极性,帮助突破教学难点。 

在第三棒“育·时代新人”中,设计从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青春奉献到杭州亚运会志愿者的报名招募,并开展“城市志愿者面试会”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体验,通过扫码注册、盲盒抽题、代表面试等角色模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既巩固教学重难点,又落实核心素养。 

整个教学设计从“接力”到“接续”,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在知识与现实、时间和空间上起承转合,浑然一体,过程流畅自然,目标达成水到渠成。 

3.“流通”——生成性。吕老师充分调动“流行”素材,并进行精巧的“流转”设计,力争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在知识生成与情感共鸣方面的完美融合,达到自然流动,融会贯通。在“晒——我心动的奥运瞬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百年奥运接力圆梦”和“奥运百问”的视觉冲击和时代呐喊,带给学生内心震撼,激发爱国之情;亚运会开幕式创意会和城市志愿者面试会,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其灵活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参与其中。 

“接力赛”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以“经历、体验、感悟”,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难能可贵的是,本节课注意了“流行”“流转”“流通”,但并不意味着“流散”。从始至终,本框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置于首位,视为中流砥柱,体现学科智慧与学科价值。而“接力棒”式的“任务驱动”型深度学习过程,则从课堂出发,将情境创设和多维互动紧密相连,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相信这样的课堂会带给学生难忘的“接力”回忆,也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细水长流。

本文作者:吕雅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点评专家:

夏建敏,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本文选自《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年第11期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34321.html
1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