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省略学生版的预览,如需获取2024版《逻辑与思维》全册单元测试,请点击下面网址下载word文档:https://www.gaozhong360.com/41811.html
《选必3》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测试卷(教师版)
小志思政网:www.gaozhong360.com
1.2023年5月,七国集团(G7)在峰会期间以及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再次操弄涉华议题,妄谈台海局势,对东海、南海、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和中国核力量说三道四,肆意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与此同时,联合声明又称,G7国家一致认为应该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强调“我们制定的政策方针不是为了伤害中国”。该联合声明( )
①前后自相矛盾,不符合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②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③是典型的强盗逻辑,违反了同一律中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④犯了思维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是对客观事实的错误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七国集团(G7)在峰会期间以及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再次操弄涉华议题,妄谈台海局势,对东海、南海、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和中国核力量说三道四,肆意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与此同时,联合声明又称,G7国家一致认为应该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强调“我们制定的政策方针不是为了伤害中国”。该联合声明前后自相矛盾,不符合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犯了思维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是对客观事实的错误反映,①④正确。
②:该联合声明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②错误。
③:该联合声明是典型的强盗逻辑,违反了矛盾律中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没有违反同一律的确定性要求,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近年来,“脱钩论”甚嚣尘上。西方国家一方面极力矮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另一方面又大谈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下列说法中与“脱钩论”违背了相同的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A.顾客向:“你这有好书吗?”卖家答:“我这里都是好书,没有破损的书。”
B.父亲看着老师给儿子的评语是“和同学打成一片”,便质向儿子小“你和谁打架了? ”
C.临近开学,小明对妈妈说:“不能说我的作业写完了,也不能说我的作业没写完!”
D.理发师:“我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理发。”顾客问:“你给自己理发吗? ”理发师无言。
【答案】D
【详解】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西方国家一方面极力矮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另一方面又大谈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这是同时肯定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
A:顾客说的“好书”指的是高品质的书,卖家说的“好书”指的是没有破损的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父亲把将“打成一片”和“打架”混淆,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B不符合题意。
C: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不能说我的作业写完了,也不能说我的作业没写完”,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C不符合题意。
D: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又违背了“他只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理发”,因此,这个理发师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小李和小孙相约一起观看贵州村BA决赛,小李问小孙:“你觉得两支球队中哪支实力更强?”小孙回答:“两支队伍势均力敌。”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孙答非所问,偷换了概念
B.小孙骑墙居中,违背排中律
C.小孙回答错误,偷换了论题
D.小孙的回答符合逻辑的要求
【答案】D
【详解】D:“势均力敌”的意思就是实力差不多,是对“实力谁更强”的回答,小孙的回答是符合逻辑的要求的,D正确。
AC: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统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否则就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小孙回答:“两支队伍势均力敌。”并没有答非所问,也没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AC错误。
B: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不成立。小孙没有骑墙居中,没有违背排中律,B错误。
故本题选D。
4.某中学开展学生劳动实践活动。三个年级可分别选择“拔大葱”“摘葡萄”“收白菜”。在三个年级选择之前,校长先做出三个判断(声明只有一个判断是真的,如下图),请三个年级各派一位代表,根据三个判断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回答正确的年级有优先选择权。以下肯定结论正确的是( )
校长的三个判断:(1)高二年级摘葡萄 (2)高三年级不摘葡萄 (3)高二年级不摘葡萄 |
A.高一年级摘葡萄 B.高二年级摘葡萄
C.高三年级摘葡萄 D.高二年级不摘葡萄
【答案】C
【详解】ABCD: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根据排中律,“高二年级不摘葡萄”和“高二年级摘葡萄”必有一真,不能同假,且声明只有一个判断是真的,所以“高三年级不摘葡萄”必定是假的,据此可以得出的肯定结论是高三年级摘葡萄,C正确,ABD排除。
故本题选C。
5.下列说法中不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 )
A.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
B.这个罪犯的行为既是故意的,又不是故意的
C.有人说:我还没有决定是否去旅游
D.顾客:同志,这儿有好酒吗?售货员:这儿的酒都是好酒,我们从来不卖掺水的酒
【答案】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A:该选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没有任何确定的思想,违反了排中律,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该选项属于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
C:决定考大学与决定不考大学,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二者必有一真,不可全真,不可全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故C符合题意。
D:顾客说的“好酒”指“高档酒”,而售货员说的“好酒”指“不掺水的酒”,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下面是甲乙两个同学的对话,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甲:“我和老师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 乙:“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
A.乙违反了逻辑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B.乙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C.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乙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答案】C
【详解】AB:甲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乙说的是哲学上的矛盾,乙违反了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而不是违反了逻辑思维一致性、明确性的要求,AB说法错误。
CD:甲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乙说的是哲学上的矛盾,两人矛盾的含义不同,乙违反了同一律,即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C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交通协管员在路口拦下一辆闯红灯的汽车,质问司机:“你怎么不遵守交规?闯红灯撞了行人怎么办?”司机答道:“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从思维逻辑基本规律看,这位司机的回答( )
A.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做到了“首尾一致”
B.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避免了“两不可”的错误
C.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作出“自相矛盾”回答
D.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答案】D
【详解】AD:交通协管员质问司机怎么不遵守交规,司机却说“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这位司机的回答中途改变了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D正确,A错误。
B: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这位司机的回答与排中律无关,排除B。
C:这位司机的回答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而不是作出“自相矛盾”回答,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目前,美国一方面称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水无害,一反常态没有批评,放任日本排放;一方面自己却抵制日本海产品,减少了大量的进口,充分反映出了美国在环保问题上的“双标”行为。美国的“双标”行为( )
①标准不一、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
④转移论题、偷换概念,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美国针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问题口头上支持日本行动,但行为上却抵制日本海产品,美国的“双标”行为标准不一、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故①正确。
②:排中律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而美国的言行不一致体现的是违背了同一律和矛盾律,不涉及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故②不选。
③:美国的言行自相矛盾、前后不一,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即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故③正确。
④:“转移论题、偷换概念”指的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而“思维明确性”指的是排中律,二者不能组合使用,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B。
9.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鲍西亚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的父亲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猜匣为婚”:三个匣子中只有一个匣子里装着鲍西亚的照片,金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着“肖像在金匣子中”,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为真,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①根据矛盾律,金匣子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银匣子上的“肖像在金匣子中”必有一真
②根据排中律,金匣子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银匣子上的“肖像在金匣子中”必有一真
③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为真
④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为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金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着“肖像在金匣子中”,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为真,根据矛盾律,金匣子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银匣子上的“肖像在金匣子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①说法错误。
②:根据排中律,金匣子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银匣子上的“肖像在金匣子中”必有一真,不能同假,②说法正确。
③④:根据排中律,金匣子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银匣子上的“肖像在金匣子中”必有一真,而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所以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一定是假的,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0.第19届亚运会羽毛球比赛于2023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在杭州滨江体育馆举行。比赛竞争激烈,团体赛半决赛在甲、乙、丙、丁四支代表队中进行,最终两支代表队挺进决赛。关于哪两支代表队最终挺进决赛,争夺冠军,下面有四种说法:甲:我和乙挺进了决赛;乙:丙没有挺进决赛;丙:乙和丁没有挺进决赛;丁:我和丙没有挺进决赛;四种说法中只有一种为假。据此分析,挺进决赛的代表队是( )
A.甲队和乙队 B.乙队和丙队 C.甲队和丁队 D.丙队和丁队
【答案】A
【详解】A:四种说法中只有一种为假。假设甲说法为假,则甲乙没有进入决赛,丙丁进入决赛,与其他说法矛盾,故甲说法不能为假;假设乙说的是假的,则丙进入决赛,与甲说的矛盾,故乙说法不能为假;假设丙说法为假,则乙和丁至少一人进入决赛,与甲的说法矛盾,故丙说法不能为假;假设丁说法为假,则甲乙进入决赛,甲、乙、并说法均为真,故只能是丁说法为假,故甲乙挺进决赛,A正确。
BCD:依据以上分析可知,其余均不正确,故BCD排除。
故本题选A。
11.甲乙丙三人一起去朋友家做客,主人端来自己亲手榨制的鲜果汁招待客人。三人齐夸果汁味道鲜美,但针对果汁的食材产生了争议。甲说是橘汁不是橙汁,乙说是橙汁不是橘汁,丙说不是橘汁不是柑汁。主人笑着告诉他们:你们三个人中,一人说的完全正确,一人说的完全错误,另一人只说对了一半。据此,可以推断( )
A.甲说的完全正确,是橘汁 B.乙说的完全正确,是橙汁
C.乙说的完全错误,是橙汁 D.丙只说对了一半,是柑汁
【答案】A
【详解】ABC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丙三人的判断,一人完全正确,一人完全错误,一人一半对一半错;甲、乙的判断完全相反,是矛盾关系。依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可判断,甲、乙二人,必定是一人全对,一人全错,丙为一半对一半错。然后我们再依据丙一半对一半错,验证甲乙谁全对、谁全错。先假定甲是完全正确的,则果汁为橘汁,再看丙说的“不是橘汁不是柑汁”,正好是一半对一半错,据此可判断,主人招待三人的果汁就是橘汁,故A正确。
故本题选A。
12.小洪和小明相约一起观看杭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小洪问小明:“你觉得哪队会赢?”小明回答:“两支队伍势均力敌。”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骑墙居中,违背排中律
B.小明答非所问,违背同一律
C.小明回答错误,违背矛盾律
D.小明的回答符合逻辑的要求
【答案】B
【详解】B:小洪和小明相约一起观看杭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小洪问小明:“你觉得哪队会赢?”小明不回答哪队会嬴,而是答非所问的说两支队伍的实力相当,回避了问题的实质,转移了论题,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属于违背同一律的错误,B符合题意。
AC:材料中小明答非所问,偷换了论题,违背了同一律,而不是违背矛盾律和排中律,AC排除。
D:小明的回答不符合逻辑的要求,违背了同—律,D错误。
故本题选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世界各国日益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更具黏性、依赖性的经济联系体。近年来,美国政府视中国为威胁其霸权的主要对手,坚持“冷战”思维,对中国推行全面遏制政策,在经济上与中国打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企图构建自己单方主导、排斥中方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此,中方多次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惠互利,不是零和博弈。强推“脱钩断链”,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只会损人不利己。以美国最为著名的科技巨头英特尔公司为例,该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已经显示,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因为拜登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而高歌猛进,反对出现了“历史性崩溃”。据报告显示,英特尔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40.4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05.28亿美元相比下降32%;净亏损为6.61亿美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美国政府的做法行不通的原因。
材料二 8月29日,华为Mate60Pro在华为商城正式上线,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5G速度+AI+卫星通信+中国芯”带给消费者非同凡响的体验,极大剌激近了近年低迷的国内手机消费市场,华为Mate60Pro经历了一波未发先火,一机难求的现象。据预测华为Mate60系列销量将会在2000万台以上。
相比于产品性能,华为芯片技术的突破所带来的意义更为重大。这意味着中国科技产业突破西方“卡脖子”的技术封锁,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在高端手机等半导体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由于华为的高科技含量和销量,华为在保持性价比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做到利润超过苹果和三星,整个手机行业的华为供应链企业,也将因此受益,他们将会比在苹果产业链中获得更高的利润,长期受制于苹果链的命运也由此改变。华为的成功经验也将对其他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契机,5G手机不仅是网速快10倍那么简单,未来手机的生态应用将围绕5G展开,比如无人驾驶的APP、高精度定位的GPS、VR手游和智能家居,这些都是基于5G手机的应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简要分析华为Mate60系列手机发布背后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美国近段时间被债务违约和经济危机等麻烦缠身,迫切希望中国能伸出援手,帮助美国缓解这些麻烦带来的不利影响。然而,美国在经济上想寻求中国帮助,行动上却对华挑衅。在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8月27日访华之前,不少议员们还警告她不要发出任何软化对华出口限制的信号,特别是关于芯片的限制。他们给雷蒙多写信说:“我们敦促你在出访前公开澄清,美国的出口管制是不容谈判的,中国应该期待美国在未来实施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出口管制。”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美国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如此一来还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看待中国,甚至想反客为主,损人利己,中方自然不会答应,美方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矛盾律知识,说明“美方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道理。
(4)结合三则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我国该如何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社会是物质的),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美国政府无视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中美经济本质是互惠互利的事实,强推“脱钩断链”,损人不利己。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美国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企图构建单方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必然失败,英特尔公司业绩的下滑证明了这一点。
③意识对我们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能动性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美国奉行“冷战”思维,实际上损害中美双方利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2)①技术创新使华为手机赋于消费者高品质的消费体验,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内需。
②使我国在半导体领域能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维护产业链安全,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
③增加我国手机供应链企业利润,提高市场话语权(自主权)。
④带动5G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增长。
(3)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②美国在当前处理中美经贸问题上,一方面既想要中国伸出援手,另一方面企图继续加大对中国管制,损害中国利益,这犯了思维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中国不可能接受美国的做法,所以说“美方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互利共赢,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要加强核心技术创新,维护高科技领域产业链安全,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确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扩大中美经贸共同利益,反对美国经济霸权,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我国国家安全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统筹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部署。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实,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创造性提出并不断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3)文脉与国脉相连,文运与国运相牵,文化安全则国家安全。从文化的角度,提两条保护国家安全的建议。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属于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利于正确解决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诸多风险挑战。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出并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维护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安邦定国。
(2)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立足于我国国家安全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的实际,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党中央分析我国安全形势,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对我国安全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实践证明,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三早年丧偶后一直未再婚,独自把儿子抚养成人。在一次偶然机会中,认识了离异的李老太太,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兴趣爱好,令两人颇感慰藉,遂决定结婚共同生活。张三的儿子张某认为,如果父亲再婚,父亲就有了精神陪伴,自己只需要按时支付赡养费就行。李老太太的女儿赵某得知此事后强烈反对,为了阻止二人再婚,多次在别人面前诋毁张三,导致张三名誉受损,一度精神抑郁。随后张某一方向法院起诉,要求赵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费两万元。
庭审中,赵某坚持认为,只有给对方造成损害才需要赔偿,我又没有给你带来经济损害,所以我不需要进行赔偿。
(1)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评价张某的想法和赵某的行为。
(2)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角度,说明赵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成年子女必须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赡养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因此,张某认为自己只需要按时支付赡养费的想法不正确。②赵某多次在别人面前诋毁张三,侵犯了张三的名誉权;阻止张三和李老太太再婚,干涉了他人的婚姻自由。③张某和赵某要尊重、体贴父母,使父母安度幸福晚年。
(2)不正确。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求人们遵循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②“损害”包括经济、健康,名誉等方面的损失,与“经济损失”不是同一个概念,赵某在推理过程中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违反了逻辑思维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是镌刻在袁隆平遗像巨石上的袁老名言。上世纪60年代,研究水稻杂交。1964年,袁隆平在稻田中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人工授粉后结出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稻种,这推翻了此前被奉为经典的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袁隆平据此推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能大幅提高水稻产量。最终,袁隆平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以及之后的“超级杂交水稻”,让中华民族自此彻底告别了“饥饿”。
材料二 ①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大楼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②在讨论某教师的行为是不是体罚学生时,校长说:“说这个老师的行为是体罚学生,恐怕是不行的;说他的行为不是体罚学生,恐怕也不行。”③老师问某学生:“你的作业做完了吗?”这个学生回答说:“我作业做得很认真。”
(1)结合材料一,回答袁隆平助力中华民族彻底告别“饥饿”的历程,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的。
(2)结合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三个问题分别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什么规律。
【答案】(1)①袁隆平拒绝盲目崇拜已有学说和流行看法,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坚持从科研实际出发,通过人工授粉结出雄性不育株稻种,推翻“无性杂交”说,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的特点。
②袁隆平通过前期科研实践推论通过三系法途径培育杂交水稻,大幅提高水稻产量,并实现了这一推论,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的特点。
③袁隆平通过农业科学实验推翻“水稻无性杂交”学说,将自己的推论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的特点。
(2)①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大楼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这是错误的。
②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校长的话把“是体罚”和“不是体罚”都否定了,违反了排中律。
③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作业做完”和“作业做得很认真”是两个不同的论断,所以学生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