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省略学生版的预览,如需获取2024版《逻辑与思维》全册单元测试,请点击下面网址下载word文档:https://www.gaozhong360.com/41811.html
《选必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测试卷(教师版)
小志思政网:www.gaozhong360.com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人们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科学证实许多天气谚语有其合理性。天气谚语( )
①其产生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
②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指导实践活动
③属于理性认识,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其形成经历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材料反映出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将多次感知过的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加以概括而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表明天气谚语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并由于其大多具有合理性而对劳动人民的实践活动产生了指导作用,①②正确。
③: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且天气谚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③错误。
④:天气谚语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而不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下图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
第一级抽象 |
第二级抽象 |
第三级抽象 |
1+2=2+1 8×6=6×8 |
A+B=B+A A×B=B×A |
ARB=BRA
|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思维抽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B.思维抽象仅是从共性到个性的过程
C.思维抽象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终点 D.思维抽象能够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答案】D
【详解】D: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可以形成对“交换”的本质认识,形成概念,表明思维抽象能够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D正确。
A:思维抽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不是事物外部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A错误。
B: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思维,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思维抽象的过程是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思维过程,B错误。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人类认识发展没有终点,C错误。
故本题选D。
3.从鲁班用竹木作鸟的传说到如今的飞机、潜艇、机器人等机械,无不有模仿某种自然生物的影子。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就是仿生学。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
B.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
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推动自我肯定以实现自我发展
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
【答案】A
【详解】A:从鲁班用竹木作鸟的传说到如今的飞机、潜艇、机器人等机械,无不有模仿某种自然生物的影子。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就是仿生学。仿生学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A符合题意。
B: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B说法错误。
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质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C说法错误。
D: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近期,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随即进行了猛烈还击。有分析认为,此次冲突似乎来得“突然”,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分析( )
①处在“感性具体——思维抽象”的阶段
②处在“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阶段
③坚持了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④所运用的思维注重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有分析认为,此次冲突似乎来得“突然”,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分析从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看到了不是“突然”的现象,运用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注重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抽象——思维具体”过程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此次冲突似乎来得“突然”,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没有实现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不符合题意。
③: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座谈会中,总书记高瞻远瞩、以全球视野来积极谋划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
②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对自身的辩证否定
③对于传统生产力的合理因素新质生产力全部保留
④没有对传统生产力整体的否定就没有新质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新质生产力并没有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①表述错误。
②:新质生产力实质是传统生产力自身的发展,是传统生产力对自身的辩证否定,②表述正确。
③:否定中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的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因此,对于传统生产力的合理因素不是简单的全部保留而是经过了合理的改造,③表述错误。
④: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对传统生产力整体的否定就没有新质生产力,④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C。
6.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在浙江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千万工程”建设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是( )
①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认识研究对象 ②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③在综合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④在实践中实现了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升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在浙江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①正确。
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渐进性过程中的中断。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坚持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②正确。
③: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③错误。
④:从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是认识的升华过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目标任务、总体方略、原则要求、实践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解决当前文化建设的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
④认识由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①说法有误。
②③:“深刻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表明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也说明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②③符合题意。
④: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8.邓宁—克鲁格效应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以下对邓宁一克鲁格心理效应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绝望之谷是包含着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
②在度的范围内促成飞跃可跨越愚昧之巅
③开悟之旅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积累的过程
④曲线反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在绝望之谷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包含着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①正确。
②:在度的范围内是量变,只有突破这个度,才能真正实现飞跃,②说法错误。
③:开悟之旅阶段属于量的积累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连续性,③正确。
④: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曲线,主要体现认知偏差现象,未体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的认识过程,④排除。
故本题选A。
9.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1000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分为16部,包括60类,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丰富了本草学知识。材料表明( )
①要坚持辩证否定,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
②肯定比否定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是较高的环节
③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了本草学知识的发展
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神农本草经》分类法的批判继承,既肯定又否定,①符合题意。
②: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②说法错误。
③:根据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进行科学分类,表明坚持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丰富本草学知识,③符合题意。
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并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中,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天神发怒。直至近代,随着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做了大量的实验,才揭示了电的本质,人们才认识到积云所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发生中和并产生火花,这便是雷电现象。人们对雷电的认识( )
①实现了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的统一
②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③启示我们必须在全盘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④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两个阶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从人们将雷电神化到揭示了电的本质,实现了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运用雷电本质的认识,解释雷电的产生,又加深了对电的认识,由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这一过程实现了事物现象和本质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
②:人们对雷电的认识体现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辩证统一、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②不选。
③:“全盘否定旧事物”的说法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1.“梅妻鹤子”林逋是宋代咏梅诗的代表人物。他长期观察梅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创作出《山园小梅》的千古名篇,赋予“梅意象”清而高的鲜明格调,透过诗作,可以看到林逋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德。林逋的咏梅诗( )
A.生动体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B.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梅花直观的整体表象
C.通过定量分析展现梅花清而高的鲜明格调
D.以辩证的否定消除了梅花与诗之间的差别
【答案】A
【详解】A:林逋长期观察梅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创作出千古名篇,赋予“梅意象”清而高的鲜明格调,透过诗作,可以看到林逋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德。林逋的咏梅诗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A正确。
B: 咏梅诗的创作是在思维具体中再现了梅花直观的整体表象,而不是复制,B错误。
C:定量分析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对几个对象的某些性质、特征、相互关系从数量上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结果也用“数量”加以描述。材料没有体现定量分析,C不符合题意。
D:梅花与诗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D错误。
故本题选A。
12.有人称18岁的人如清酒、素雅。30岁的人如红酒,华贵。40岁的人则如一杯味道醇厚的白兰地,浓烈。人如酒,各酒有各味,需细细品尝。作者把人比喻成酒,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答案】B
【详解】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材料把18岁、30岁和40岁的人用各种酒来比喻,符合思维抽象中提纯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A不合题意。
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C不合题意。
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法律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制定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确性。
材料二 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2023年“七一”期间,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延安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等著名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去“打卡”。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承载于其上的红色精神,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来的精神震撼,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让更多年轻人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红色旅游已成为超越一般旅游业态的新业态,预计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亿元。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息,攀登科技高峰,终于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建设覆盖十四大系统及上百个分系统,参与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有机联结,密切协作,共同筑起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3)运用辩证思维知识,概括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要求思维方法和材料信息相对应。
【答案】(1)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制定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和立场上。法律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红色旅游成为旅游新业态,推动了经济发展。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年轻人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力量源泉。
③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培育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了对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3)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有机联结,密切协作,共同筑起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②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几代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息,攀登科技高峰,终于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笔韵伴琴瑟,绣丝映飞檐。伴随着橹声欸乃,一路走来,平江路上的苏绣、宋锦、缂丝、苏帮菜、制扇技艺、评弹等众多非遗项目,随处可见。这些珍贵的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2002年,苏州市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较好地保存了街区历史风貌。2023年6月18日,“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启动,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对连接平江路和观前商圈的9条东西向街巷进行活态保护、更新改造,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综合性片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保护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谈谈你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改造的认识。
【答案】(1)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保护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②保护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传承苏州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苏州悠久深厚、意蕴丰富的文化之脉,促进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③保护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①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辩证思维是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苏州市坚持整体性思维,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综合性片区。②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事物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2002年,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较好地保存了街区历史风貌,今年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进行活态保护、更新改造。③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改造是符合实践要求的,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六个必须坚持”,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人民至上的。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持系统观念。
【答案】(1)①坚持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判断标准。
③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辩证思维要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要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善于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要以动态的辩证思维看问题,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科学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善于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门捷列夫是俄罗斯科学家。在讲授《化学基础》课时,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门捷列夫发现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预感到这其中必然大有文章,于是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几年后,门捷列夫总结发现了元素周期律,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
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96.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198.6、196.7、196.7,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后来重测的结果,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而金是197.2。他还预言了“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他的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
(1)运用运动规律性的知识,说明门捷列夫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认识发展历程的理解。
【答案】(1)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①最初,人们对已知的各种元素总体还处在表面特征外部联系,浅层次理解上,总体处于感性具体阶段。门捷列夫通过不停的研究,发现了元素排列的规律,制作出了元素周期表,使认识进入了思维抽象,是人类对元素认识的一次重要飞跃。②门捷列夫在认识到元素周期律之后,把元素的各个方面的本质属性按照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了对每个元素及每一类元素的全面认识,进入思维具体阶段,从而对一些元素不准确原子量进行了修正,并且成功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③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门捷列夫的认识并不是人类对元素认识的终结,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和探索还将继续深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