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省略学生版的预览,如需获取,请点击下面网址下载word文档:https://www.gaozhong360.com/41379.html
《选必3》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
测试卷(教师版)
小志思政网:www.gaozhong360.com
1.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中一尊身长15.8米的唐塑卧佛像,造型洗练、比例适度、睡态自然,面部神情似睡非睡,庄重愉悦、恬静安详、超凡脱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大乘佛教所追求的永恒常在、永无苦痛、远离世俗狭隘、断除一切烦恼的最高理想境界。通过佛像表达佛教思想( )
①运用了抽象思维的方式,其运行方式具有推导性,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
②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通过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④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卧佛像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佛像表达佛教思想运用了形象思维的方式,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卧佛像表达大乘佛教的思想,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②④符合题意。
①: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提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佛像表达佛教思想不是抽象思维的体现,①不符合题意。
③: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尽管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该规划还是让人们看到了2035年市场主流的发展目标。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能正确地反映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间接性,能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能超越规律限制预测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④学会运用辩证思维,能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可见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能正确地反映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①符合题意。
②:间接性不是科学思维的特征,②说法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超越规律”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尽管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该规划还是让人们看到了2035年市场主流的发展目标,这说明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有利于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从“人间天堂”到“峰会之地”“亚运之城”,杭州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时间见证着一脉相承和开拓创新。杭州取得跨越式发展,可能得益于( )
①“八八战略”的前瞻性与预见性引领
②党的指导思想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④人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创造者、享有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从“人间天堂”到“峰会之地”“亚运之城”,杭州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杭州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以最有力的方式彰显了“八八战略”的前瞻性与预见性,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是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③说法错误。
④:人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创造者、享有者,或者参与者、评判者、获益者,决策者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4.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英国科学家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德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这说明( )
①广义相对论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②黑洞是科学思维的必然产物,具有可检验性
③科学家的发现体现了遵循逻辑思维要求与创新性的统一
④证明黑洞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必须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科学思维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广义相对论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①说法正确。
②:黑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发现黑洞是科学思维的结果,②说法错误。
③:科学家的证明和发现遵循逻辑思维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体现了遵循逻辑思维要求与创新性的统一,③说法正确。
④:证明黑洞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必须以抽象思维为基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必须自觉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等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最大程度提升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从思维素养角度,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 )
①杜绝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④准确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而不是杜绝逻辑错误,①说法错误。
④:该选项是从思想政治意义角度分析的,故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
①通过对实验材料的科学分析,驳斥了诡辩,捍卫了真理
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生物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证明了科学思维的可检验性
④运用科学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生物染色体基数”的正确认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新理论,打破了已有的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这说明科研人员通过对实验材料的科学分析,驳斥了诡辩,捍卫了真理,①正确。
②:材料中指出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这表明科研人员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正确。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它是指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材料并没有说明接受实践严格检验的问题,③排除。
④:运用科学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不是获得正确认知,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发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比2020~2022年的平均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恢复较快。分季度看,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一季度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二季度比季度回升1.8个百分点,也体现出经济增速恢复较快的特点。这一结论体现了(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答案】A
【详解】A: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从经济增速、季度对比、环比等方面分析并发布一批数据,这说明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这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A符合题意。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科学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错误。
C:材料并没有提到思维结果接受实践的检验,C不符合题意。
D:材料并没有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其中的底线思维,是一种风险思维、边界思维、战略思维。从严治党有底线,社会治理有底线,做人做事有底线,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突破底线后患无穷。底线思维( )
①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对潜在风险的研判和全力防范
②是基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发展必须保障底线
③是一种科学态度,要时刻防止量变达到临界点引起质变
④是对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的重新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从严治党有底线,因为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对潜在风险的研判和全力防范,①正确。
②:底线是一种不可撼动的准则,突破底线后患无穷,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发展必须保障底线,②正确。
③:“防止量变达到临界点引起质变”说法错误,这种说法忽视了正向质变的积极作用,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立统一规律,而且重新认识的说法也不妥,④错误。
故本题选A。
9.安全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思维上必须强调对安全活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识,提高超前思维能力,将历史、现实和将来相联系,把握安全的现实状况和走向,增强对事故发生的预见能力,从而适时调整安全策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7月,我国有关部门成功对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做出预警监测,帮助各地区应对防御,有效减轻损失。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辩证地把握客观事物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测性和可检验性
③科学思维具有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④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在思维上必须强调对安全活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识,提高超前思维能力,将历史、现实和将来相联系”,这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辩证地把握客观事物,①符合题意。
②:对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做出预警监测,帮助各地区应对防御,有效减轻损失,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测性和可检验性,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体现科学思维具有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③排除。
④: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科学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2022年8月2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北京三号B星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每次卫星发射,气象预报保障是航天发射的重要环节,必须准确预报到发射窗口前后几分钟塔架周边的天气情况。航天活动对气象要求极为严格,预报要求精准,做到四个字:万无一失。这主要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特点( )
A.精确性和正确性 B.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
C.结果具有普适性和不可预测性 D.实用性和具体性
【答案】B
【详解】AD:精确性和正确性、实用性和具体性不是科学思维的特点,AD说法错误。
B:每次卫星发射,气象预报保障是航天发射的重要环节,必须准确预报到发射窗口前后几分钟塔架周边的天气情况。航天活动对气象要求极为严格,预报要求精准,做到四个字:万无一失。这主要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特点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B符合题意。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普适性和不可预测性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德树人,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大问题。中国的孩子很多在家是小皇帝,在外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在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某小学坚持以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会生活,学会关心”为主题,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制定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方案。按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提出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小学一年级拒绝别人喂饭,二年级拒绝别人穿衣,自己洗袜子,每天做15分钟以上家务;针对高年级,学校开设烹饪、整理收纳、使用家电、种菜养禽等课程。每个同学需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其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养成节约粮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该校通过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面貌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1)请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小学的做法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小学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科学性。
【答案】(1)①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校以“学会生活,学会关心”为主题的劳动和感恩教育,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学会热爱劳动,学会孝顺,感恩亲人和社会,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从小学会做家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学会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①科学思维追求认的客观性。针对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该校坚持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按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提出劳动教育要求并开展活动。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劳动和感恩教育管理方案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循序渐进,各方协同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的思想面貌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证明了管理方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锂电池是基于锂离子传输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长寿命等特点。
20世纪60年代,英国约翰·古德诺夫教授偶然发现的钴酸锂(LiCoO2),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成为锂电池中最常用的正极材料。随后,法国拉谢德教授和美国惠特克教授分别提出了锂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和钛酸锂(LiTi2O4)。锂电池的三元组合正负极材料体系逐渐形成。
1991年,索尼公司推出第一款商用锂电池。随后,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
为解决锂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2002年,日本科学家吉野彰提出采用石墨材料的碳负极取代金属锂负极,可以降低电池的重量和成本,同时改善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此后,锂电池更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锂电池将会继续发展和完善,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分析锂电池能够不断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科学家们在锂电池研究中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科学家们发现钴酸锂、提取钛酸锂,人们也会拓宽锂电池的使用领域,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锂电池的认识将更加深化、拓展。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家们发现钴酸锂、提取钛酸锂,促使锂电池的三元组合正负极材料体系,都是为了解决锂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问题,拓宽锂电池的使用领域,以便使锂电池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家们研究锂电池,努力把握和遵循锂存在和被利用的客观规律。②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家研究锂的正负极材料,并对锂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家们对锂电池的研究会修正人们先前对锂电池的认识错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