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的景象早已深入人心。日出、日落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在大气中只有极小尺寸的微尘时会发生瑞利散射,蓝色光被散射到其他位置,剩下的主要是直射的红色光,此时的太阳是红色的。然而在沙尘暴袭来时,人们会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夕阳景色——白色的太阳,这是由于浮尘颗粒较大产生无显色效应的米氏散射造成的。材料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 )
A. 运用联想思维
B. 运用形象思维
C. 把握事物的本质
D. 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本题可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各选项所涉及的思维方法或认识过程,逐一分析其是否符合正确认识事物的要求。
选项A:运用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题干主要围绕日出、日落时太阳颜色变化的原理展开,重点在于揭示太阳颜色变化背后的本质原因,而不是通过联想不同事物来认识太阳颜色变化这一现象,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
选项B:运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题干并非强调通过形象的方式来认识事物,而是在阐述太阳颜色变化与散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侧重于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选项C:把握事物的本质
题干中不仅描述了日出、日落时分太阳呈现红色以及沙尘暴时太阳呈现白色的现象,更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即不同情况下的散射原理。这表明要正确认识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需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了解了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等本质原因,才能真正理解太阳颜色变化的规律,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D: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维活动;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而没有体现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
综上,正确答案是C。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