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2、3核心考点/核心知识点整理

选必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核心概念1:国体与政体

1. 国体与政体

⑴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⑵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⑶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都属于国家制度,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②一个国家的政体会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也会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变化。

③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完全一样,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政体。

⑷影响政体的因素:

①决定因素:国体决定政体

②影响因素:政体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⑸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①代议制: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

②实行代议制原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③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具体内容见《政治与法治》 )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

划分依据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类别

→      议会制

总统制

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①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以议会为基础而产生,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②国家元首即总统也由选举产生。没有实权

③典型国家:德国、意大利。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①总统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

②国家权力机关(即议会或国会)也由选举产生。

③典型国家:美国、俄罗斯。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①内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以议会为基础而产生,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②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③典型国家:英国、日本

【特别提醒】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国家的形象和代表,主要负责外交,拥有一定的行政权。总理是政府首脑,向议会负责,不向总统负责,有大部分行政权,主要负责内政。

核心概念2:政党和利益集团

1.政党

①产生: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性质:有组织的政治团体

③地位:是阶级的领导者

④主要目标: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些政党致力于推广政治思想、维护政治利益

⑤目标体现在:政党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

⑥主要手段:参加选举

⑦本质属性:阶级性

⑧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⑨我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利益集团

⑴含义: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岀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⑵地位:利益集团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目标: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

⑷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

⑸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6)利益集团的类型:根据诉求性质不同分为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

核心概念3: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主权

⑴含义: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⑵地位: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⑶表现:① 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②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⑷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 

基本权利

含义 

独立权

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和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公民实行管辖的权利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为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和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

2.中央与地方

⑴国家采取某一结构形式的原因:

①必要性: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 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②影响因素: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阶级、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⑵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②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⑶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

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⑷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3.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

①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②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③典型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法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2)复合制

联邦制

①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②联邦制国家政体与部分的关系:

a.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b.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政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③联邦制的典型国家: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印度、巴西

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核心概念4: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

⑴国际关系

①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最活跃、最重要的是政治关系。

②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

③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 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

④国际交往的规则:国际法

(2)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阶级性)

②国家间的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的作用: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a.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我国对待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态度:

a.立场: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对待他国国家利益的态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的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弱国无外交”。

国家实力的内涵: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国家实力既包括一国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内在的硬实力,也包括一国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概念5: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⑴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⑵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

②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2.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

⑵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的相互制衡。

⑶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3.挑战

⑴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⑵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⑶非传统安全因素

①传统安全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与冲突、贫困与饥饿,都是对和平与发展构成挑战的传统安全问题。

②非传统安全因素: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对和平与发展也构成严重挑战。

4.积极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挑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措施)

①倡导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②在尊重和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基础上,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③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5.国际关系民主化

①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因: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诸多挑战,是顺应时代潮流、解决时代问题的重要举措,符合热爱和平、追求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核心内容与本质要求。

a.核心内容: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b.本质特征:和平、发展、合作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本质特征。

③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因:

a.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b.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c.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是逆时代潮流而动。

④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措施:

a.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b.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c.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d.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核心概念6:中国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表现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基本准则

(基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⑴形成历程(了解)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⑵目标使命: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⑶习近平外交思想

①指导意义(作用):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丰富内涵(核心要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格。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增强战略自信。

◆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主要任务)

◆坚持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主要任务)

◆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主要任务)

◆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③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②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③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⑸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及对世界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①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③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宇宙只有一个,人类共有一个家园。

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目标):★★★

①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

②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

③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

④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

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

⑶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

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和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5)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哪些方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中国如何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在行动中?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强自身建设)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际合作)

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重塑大国形象)

核心概念7: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①生产全球化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表现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作用

生产全球化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解比较优势】

①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

例如:甲国每人可生产粮食能生产:800千克,可生产肉600千克。乙国每人可生产粮食1000千克,可生产肉1200千克。若甲国用800千克的粮食换乙国的肉,可以换来960千克,大于自己生产的600千克。甲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低于乙国,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乙国,甲国生产粮食存在比较优势,乙国生产肉存在比较优势。

甲国向乙国出口粮食,从乙国进口肉;乙国向甲国出口肉,从甲国进口粮食。

②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

③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②贸易全球化

原因

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表现

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易范围越来越大。

交易范围

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

国际贸易的形式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③金融全球化

主要体现为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

【易混易错】如何判断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生产全球化

各国企业共同生产某一产品的不同部件等信息

贸易全球化

某国产品在世界市场销售或跨国旅游等信息

金融全球化

国际投资、跨国收购、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等信息

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的科技革命,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③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①积极影响:跨国公司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②负面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4.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⑴积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法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 产业转移与结构开级。

④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⑵风险和挑战

①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发达国家获取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绝大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中获取较少收益。

②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导致风险全球化。

⑶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5.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⑴让经济全球化更具活力的措施:

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方向)

②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动力)

③要完善全球治理。(秩序)

⑵要辩证看待全球治理机制

①积极作用:现阶段的全球治理机制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持了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的全球治理机制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由于自身存在不足、易受霸权主义影响以及缺乏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需要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平等、开放、合作、共享原则。

核心概念8:对外开放

1.新时代的对外开放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新时代,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水平】

①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②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③(我国仍然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①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③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更好地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维护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3.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体现)

①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⑵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体现)

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机会。

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③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④中国脱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3)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措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③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携手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④中国方案与行动: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核心概念9:联合国

1.联合国的概况

⑴联合国的概况

①性质:联合国(UN)是政府间、世界性、一般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②成立:联合国是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

③成立的意义: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⑵《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②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③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⑤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⑥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⑶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①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②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设有办事处,国际法院位于海牙。

2.联合国的作用

总体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安全

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军备控制与裁减军备,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

经济

社会

联合国经社系统制定指导原则、政策框架以及行动纲领,规范国际社会各成员的行动方向,推动发展问题逐步解决。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联合国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其他

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

3.联合国改革(如何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⑴改革的必要性: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⑵联合国改革的意义: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⑶联合国改革的原则: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⑷联合国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安理会改革。

4.中国与联合国

⑴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①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②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③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⑵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②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中国对联合国的政策立场)

③中国积极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加者。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军控与防扩散进程。中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

中国积极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a.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

b.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敦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中国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在人权事务上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⑶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①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②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主张: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核心概念10:区域性国际组织

1.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⑴欧盟一体化进程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最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共同体建立:1967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经济与货币联盟建立1969年)

⑤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并于1993年1月1日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盟

⑥冷战结束后,大批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⑵欧盟的基本情况:目前有27个成员国。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英文名称缩写“EU”

⑶欧盟的地位:★★

欧盟是由成员国组成的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组织,(成员国向欧盟让渡了大量主权,成员国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集团。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⑷欧盟的宗旨:★★

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⑸欧盟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①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欧盟最高决策机构。 

②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负责日常决策,拥有欧盟立法权。

③欧盟委员会:欧盟常设执行机构。

④欧洲议会:监督、咨询机构,也有部分立法权。

⑤欧洲法院:欧盟的最高法院。

⑹欧盟的现状:

①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②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

①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③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全面理解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经济

经济实力雄厚,截至2017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达15.3万亿欧元,对外贸易位居世界前列,官方发展援助居世界第一

政治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欧盟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作用

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欧盟主张多边主义方针,主张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主张国际反恐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这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遏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的图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亚太经合组织

⑴性质: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⑵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⑶亚太经合组织独特的合作方式

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合作方式的意义:亚太经合组织方式适应了亚太经合组织存在巨大多样性的实际,兼容、照顾了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的不同利益,反映了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 

【特别提示】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级别的机构是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其次是部长级会议。

⑷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

①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地位: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

②中国对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的贡献: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3.东南亚国家联盟

⑴地位: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语缩写为“ASEAN”)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⑵成员:1967年成立,有10个成员国。

⑶运行机制: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⑷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①在“10+1”和“10+3”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②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③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④2018年11月,中国和东盟在新加坡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将构建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多领域合作为支撑的合作新框架,打造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⑤中国与东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

【易混易错】中国不是东盟的重要成员,中国与东盟是战略伙伴关系。10+1合作框架。

4.非洲联盟

⑴非盟的地位:非洲联盟(AU)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⑵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

⑶现状:非盟现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

⑷非盟的国际影响: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和非洲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促进非洲安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特别提醒】非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首脑会议。

⑸中国与非盟的关系

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

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

③中国向非盟许多项目建设提供援助。

中国为什么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

①非洲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众多国家纷纷赢得独立,并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②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时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③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

核心概念11:新兴国际组织

1.二十国集团

⑴二十国集团的成立背景及自身特点

①成立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②特点: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⑵二十国集团的运行机制:

①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②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⑶二十国集团与中国的关系

①中国在二十国集团的地位: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建设者和贡献者。

②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在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的成立背景: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⑵金砖机制的重要作用(金砖精神) 

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金砖国家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建设性力量。

⑶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关系

①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地发挥大国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金砖国家成员国,在金砖国家中发挥大国担当和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②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金砖国家的地位与合作理念

①地位: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②合作理念: 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 

3.上海合作组织

⑴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建立:1996,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

②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⑵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工作语言和秘书处

①性质: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英语缩写“SCO”)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秘书处设在中国的多边国际组织。

②工作语言:汉语和俄语。 

③秘书处:设在北京。 

上海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①内涵: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②作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区域合作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 域合作的典范。

【易错提醒】上合组织合作领域不是只涉及安全,还包括政治、经济、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⑷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领域的贡献及其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

①上合组织在反恐领域的贡献: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

②上合组织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机构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⑴亚投行的基本情况

①性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语缩写“AHB”)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

②运营时间:20161月正式运营     

③工作语言:英语 

④总部:设在北京。 

⑵亚投行的投资方向及工作原则和目标

①投资方向: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②运作原则和目标:亚投行运作原则是公开、透明、独立、问责,目标是精简、廉洁、绿色。

⑶亚投行的运营情况以及与其他全球和地区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

①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

②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取代。

选必2《法律与生活》

第一课在生活学民法用民法

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包括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具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内容: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① 地位: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

② 法律规定: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姓名权、肖像权

姓名权的法律规定: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   

肖像权的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3)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名誉权、荣誉权的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

1财产权的含义(种类)。

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2物权的含义、种类、基本原则。

含义、种类: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他物权。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物权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物权平等保护原则。

1所有权  

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取得方式: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不动产和动产而有所不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2)他物权  

①种类:他物权是所有权之外的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物权两类。

②用益物权(含义、种类):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③担保物权(含义、种类):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等。

第二框尊重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的含义、种类。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智力成果或者商标、地理标志等工商业标记享有的专有性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1)著作权

①含义:著作权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

②种类: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③法律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

④ 保护期限:50年。

2)专利权

① 含义:专利权是权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

②申请: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③保护: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

④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前两种专利是针对技术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则与实用技术无关,仅涉及产品设计的美观效果。

⑤ 保护期限: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3)商标权

① 含义 ②意义

③ 注册商标A、含义:经营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获得注册的商标。

B、保护: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

C、保护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

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

第一框订立合同学问大

1、合同的含义、种类、效力

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种类: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

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2、合同订立的过程

①合同订立的过程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②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③要约到达对方后就进入合同订立的第二个阶段——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④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

3、合同的效力

①订立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②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③订立一份有效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第二框 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

关键:履行合同的关键是明确合同内容。合同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的条款来体现。

1、变更合同的法律规定。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3、违约责任的适用情形、承担方式、免除。

1)适用情形: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外,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2)承担方式: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3)免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力界限

第一框 全力保障 于法有据

1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这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2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

1)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及构成要件。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首先,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其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者过失)。最后,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侵权责任的特殊规定。

①过错推定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②无过错侵权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框 权力行使 注意界限

1、民事权利有界限的内涵、具体表现(名誉权、著作权)。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如何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1)原则: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2)要求: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权利。

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①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不仅有抚养义务,也有教育义务。

②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

①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

②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2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①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

②赡养父母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第二框 薪火相传有继承

取得继承权的根据有两种:

一是基于法律直接规定,称为法定继承,即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获得继承权;二是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称为遗嘱继承。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

1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范围和顺序。

适用情况: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法律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确定法定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法律也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遗嘱的含义、分类、效力。

分类: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六种。

效力:①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

②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③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注意区分遗赠扶养协议、遗嘱、法定继承的效力)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一框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1、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是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民法典还规定了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

2、结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首先,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其次,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再次,符合一夫一妻制。最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3、离婚的条件及方式。

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当事人可以离婚。当事人既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通过人民法院裁判离婚。

第二框 夫妻地位平等

1、夫妻地位平等的内涵。

夫妻关系包括夫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夫妻平等意味着夫妻在生活中平等行使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2、夫妻人身关系平等的表现。

①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人格独立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夫妻双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②夫妻双方均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是夫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

3、关于夫妻财产的法律规定。

①夫妻财产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没有约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

②夫妻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4、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课本上夫妻的个人财产)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一框 立足职场有法宝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①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劳动法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③劳动法也体现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2劳动合同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作用: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4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5劳动合同的效力。

1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合法有效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则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且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框 心中有数上职场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①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③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④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⑤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2)劳动者依法承担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劳动者在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劳动者的维权途径)。

(1)协商与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书。

(3)劳动仲裁:当事人可以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第一框 自主创业 公平竞争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

1)混淆行为(“搭便车”)

①含义: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这种混淆行为就是典型的“搭便车”。

②危害:既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2)虚假宣传行为。

3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

第二框 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

1.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基本内容。

①经营者应当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

②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③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2.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还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3、我国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2)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除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个税制度完善的意义。

意义: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一框 认识调节与仲裁

发生纠纷时,人们往往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1、调解的含义及种类。

种类: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他们在不同层面为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人民调解的含义、要求、性质、效力。

含义: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的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要求:人民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性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经其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效力: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3仲裁的种类、特点。

种类:仲裁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

特点:①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②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③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4商事仲裁的适用情形及特殊要求。

适用情形:当平等主体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总裁。

特殊要求: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注意两种不适用仲裁的情形)

第二框 解析三大诉讼

1、诉讼的含义、要求、特点。

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2、诉讼的三种类型及区别。

种类: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

区别:(1)目的的区别

①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②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③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的区别

①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

②行政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③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一框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1、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①必要性

②主要职责: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①含义

②意义:该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③回避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

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

①含义: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②要求

2、法律援助的含义、必要性、申请与审查。

含义: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第二框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1、诉讼程序

1)起诉:起诉,俗称“告状,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2)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3应诉: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4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与宣告判决等阶段。

5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第三框  依法收集证据

1、证据的含义、种类。

含义: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它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的种类: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2、举证责任。

1)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2)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3)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3、诉讼的基本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任何诉讼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

选必3《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的世界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3)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2.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各自含义、特征、相互关系

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2)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3)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1.对狭义逻辑学、广义逻辑学及形式逻辑的理解(自己看课本即可)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2)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典型题目]

甲说: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因而同一律要求人们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乙说: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同一律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思维活动中起阻碍作用。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的含义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第二单元 《逻辑思维与规则》知识梳理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1.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构成结构: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会判断)方法:种差+属概念

★★2.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1)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2)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 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只是对被定义项作了生动形象说明,并没有准确揭示本质属性。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三、性质判断的换质位推理、三段论推理

1.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2.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四、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及推理):

1.联言判断的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结构: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3.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方法:

分解式和合成式

五、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

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情况并存。

②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

4.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 :

1)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2)不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

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六、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假言判断推理的方法: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有之必然

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①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

②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无之必不然

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没有……就没有……”等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①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

②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

3)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

七、归纳推理——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

1.类型:(1)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2)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度)(★★★)

①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

②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

③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的因果关系:

求同法——“异中求同” 求异法——“同中求异” 共变法——“除不变求量变”

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八、类比推理

1. 人们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一类事物。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

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属性相一致)。如果类比的根据中出现了与推论相排斥的属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属性再多,推理也必须放弃。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知识梳理

一、全面认识辩证思维及其特征

1.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整体性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动态性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4.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②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③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1)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

2)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三、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2.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2)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①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

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准确地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5.坚持适度原则★★★)

1)防止过犹不及: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3)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四、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2.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

五、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2.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1)思维抽象的环节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2)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3.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

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②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4.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知识梳理

一、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特征:

(1)思路具有多向性: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3)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创新思维还有系统整体性、动态灵活性等特点。

2.创新思维的“新”,主要“新”在哪些方面?

(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二、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的特点

①跨越的联结性。就是把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②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思维在联想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的对象“荒唐”地联系起来,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三、发散思维

1.思维发散的技法

(1)检核表法: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2)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2.正确看待发散思维

①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②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在思维发散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的积极参与。

③思维发散的效果,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的多少、实践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关。

四、聚合思维

区别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含义不同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思维方向不同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特征不同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思维聚合的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技法不同

主要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列举法、头脑风暴法等

思维聚合的方法主要有功能综合方法、归纳推理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

五、逆向思维

1.逆向思维的方法

(1)结构反转: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2)状态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3)功能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因果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2.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运用

1)逆向思维应当“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4)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六、超前思维

1.超前思维的特征

(1)探索性:超前思维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2)预测性: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3)不确定性: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2.超前思维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和注重调查研究。

3.超前思维的意义

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1341.html
0

评论0

请先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