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两会开幕式完整版MP4视频下载+政府工作报告全文+700字极简版+41个关键词解读(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

2024全国两会开幕式完整版MP4视频下载+政府工作报告全文+700字极简版+41个关键词解读(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

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此报告以本次大会最后审议通过并由新华社公布的文本为准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李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
资源下载
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下载资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 7359 5357

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此报告以本次大会最后审议通过并由新华社公布的文本为准

 

政府工作报告

——20243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李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 28.6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 “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 .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 “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从国内看,经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恢复发展本身有不少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隐患凸显,部分地区遭受洪涝、台风、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抉择和工作推进面临的两难多难问题明显增加.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不仅实现了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特别是我们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克服重大困难的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针对严峻挑战和疫后经济恢复特点,我们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准施策,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调节,不搞 “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及时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 万亿元,增发 1 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策利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贷款大幅增长.出台支持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制定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分类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G 用户普及率超过 50%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 .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 30% .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较快增长。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抓好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防治.加强生态环保督察.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五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高度重视稳就业,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 “双减”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 “乙类乙管”措施,扎实做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优抚标准.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做好甘肃积石山地震等抢险救援,加强灾后恢复重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面恢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体育健儿勇创佳绩。

六是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 10 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 25 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自觉依法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注重调查研究,努力使政策和工作符合实际、贴近群众.优化督查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 “四风”,有力推进金融单位、国有企业等巡视整改工作.创新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推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 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 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 5% 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 “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 “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观念,把握和处理好重大关系,从整体上深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继续固本培元,增强宏观调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努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更多为发展想办法、为企业助把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三、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党中央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 + ”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 “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 “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 “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 “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 “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 “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 “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合作共赢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处置效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坚持不懈抓好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扩大油料生产,稳定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 年整省试点.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 “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统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制定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 “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 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大体育改革力度.做好 2024 年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范应对,加强气象服务.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各位代表!

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政策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工作人员要遵守法纪、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围绕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在抓落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 “四下基层”制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推进 “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完善督查检查考核,持续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落实 “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广大干部要增强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并切实转化为 “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

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人民军队出色完成担负的使命任务.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现代军事治理体系,抓好军队建设 “十四五”规划执行,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 “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 “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坚决反对 “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位代表!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2024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700字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

粮食产量1.39万亿斤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

特别国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数字经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

就业: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城镇化: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

教育: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医保: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

环保: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

41个关键词,带你读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5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都有哪些亮点?与以往有哪些不同?小志思政网带大家进行逐个解读。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GDP5%左右

报告原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小志思政网说:为什么定5%左右?

2020—2023年,中国GDP实际增速分别为2.3%8.1%3%5.2%。其中,2022年未能实现GDP增速目标,2024年的GDP增速目标与2023年目标持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对于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最新预测值多在4.5%4.7%之间;国内机构方面,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于19日发布的《2024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预计,2024年全年GDP增速为5.3%左右。

20242月多地的新春第一会中,主政官员的表态与实际措施已彰显地方政府拼经济的迫切性。广东、山东、四川等经济大省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包括前三大经济大省在内的10个省份将GDP增速目标数值设定为5%17个省份将GDP增速目标数值设定为5.5%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5%左右的GDP增速体现了既积极又稳妥的思路。积极的一面是,在去年GDP同比增长5.2%的基础上,今年再达到5%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今年继续提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体现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活力的要求;稳妥的一面是,外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在增加,国内也面对多方面困难和挑战,所以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工作要做得更扎实,各项政策力度安排要尽可能大一些,一致性更高一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2022年和2023年的平均GDP增速低于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2024年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难度将比2023年更大。2024年是从恢复性增长回归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为此,需要采取一揽子的政策措施,需要解决短期稳投资、中期稳大众消费、长期提高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中等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等问题。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今年要实现5%GDP增速并不容易,这也说明了今年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当前稳经济重要的一环,就是稳房地产。从一二月房地产的销售情况看,稳房地产市场的压力还不小,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出台。同时,今年政策将在生产设备更新、居民生活汽车家电更新等方面发力,这些方面的效果也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报告原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小志思政网说:当前,先进计算技术、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等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正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新质生产力强调以创新为主导,正契合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各界深度合作。国家层面,需要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完善科研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等。企业层面,需要发挥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和主体地位,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完善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主体活力。

关键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报告原文: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小志思政网说:超长期债券一般指10年期以上的债券。历史上我国发行过15年期、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四个期限的超长期国债。当前国债发行市场以30年和50年的期限为主。发行超长期国债体现中央加杠杆稳定经济、更好统筹发展的决心。同时,以超长期特别国债来匹配相关中长期项目的建设需求,有助于缓解地方的偿债压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关键词: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

报告原文: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小志思政网说:近年来,随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凸显。2023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此后在财政部等部门的推动下,20多个省份相继发行了约1.4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偿还存量政府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的作用。

2024年,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将有助于系统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同时也意味着全面系统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速度正在加快。政府工作报告中妥善严防的提法更是将对待存量债务风险与新增债务风险的要求予以明确。

关键词:赤字率拟按3%安排

报告原文: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小志思政网说:2023年初制定的财政赤字率目标为3%,因为2023年四季度增发特别国债,赤字率到3.8%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但是财政支出的绝对额相比2023年预算增加1800亿元,依然符合积极财政的政策预期。

关键词: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为1200万人左右

报告原文: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小志思政网说1200万左右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与2023年目标持平。过去三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均超额完成目标,分别达1269万、1206万、1244万。

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1170万,再创历史新高。叠加超300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与外出务工农民工增量,意味着2024年就业总量的压力仍然存在。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针对促就业提出多条举措,包括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等。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报告原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小志思政网说:作为反映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指标,2023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整体低位运行,四个月出现负增长,其中1012月连续三个月负增长。20241CPI则为同比下降0.8%,创20099月以来最大降幅。价格低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

1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

招银国际发布的报告预计2024CPI增速为0.7%;信达证券表示,总体来看,今年CPI3%迈进有阻力,2024CPI或先向着1%迈进;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受政策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和低基数效应影响,CPI整体处于回升态势,消费品价格方面存在一定压力,服务价格方面则主要取决于需求恢复形势,预计2024CPI同比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约为0.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3%CPI涨幅突出体现了政府在今年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明显改变需求不足状态的决心,预计未来工作力度也会比较大。3%CPI涨幅给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操作留出了较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这表明今年在扩大内需,扭转需求不足方面要下更大的力量,要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所以3%左右的CPI涨幅目标是非常积极、非常令人鼓舞的。

关键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报告原文: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小志思政网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提高了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

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庞大的内需市场是客观存在的。未来将如何促进消费更稳定地增长,从而持续拉动经济增长?首先,要促进收入增长,没有收入基础,老百姓就不敢消费;其次,要丰富消费的供给业态,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技术能够激发和满足消费新需求,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新动能;第三,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市场的堵点、断点,降低商品和服务在各市场之间的流动成本,让经济更好地循环起来。

关键词: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报告原文: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小志思政网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这一提法,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任务指明了方向,回应了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各方对当下资本市场的关切。去年以来,A股市场如何走出低迷行情的轮回,引起热议。新春上班伊始,证监会便召开了十余场系列座谈会,也让市场各方对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的履职和A股市场有了新期待。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最关键的一步是从制度入手,继续大力推进长期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健全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法治是市场稳定的基石,唯有通过长期、稳定、透明的规则制度,带给市场透明的预期,才能让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关键词: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报告原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小志思政网说:2023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这也是金融管理部门在202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均在其2024年工作会议中对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出专门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一部分,也是以金融稳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

关键词: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

报告原文: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

小志思政网说: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挑战下,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出现下降,同时杠杆率出现攀升,信用风险暴露加剧,民企债信用风险抬升。投资者对民企及其债券的信任度下降,导致民企的融资环境恶化,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持续存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提高民企贷款占比和扩大融资规模,尤其是下沉到个体工商户这些经济的毛细血管,更进一步从政策上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将提振债券市场投资者对民企的信心。

关键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报告原文: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小志思政网说:我国制造业已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但同时还面临着基础制造工艺设备、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进口依赖度高、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补短板指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如基础材料、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领域,积极应对卡脖子风险,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规模化应用创新成果。拉长板则需要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巩固如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而造新板则需要在诸如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信息、氢能等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

关键词: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报告原文: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小志思政网说: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外商投资能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外商投资是衔接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枢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改善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制度,才能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制度保障;才能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才能更好强化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避免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稳定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为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奠定基础。

其中,在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资质许可、注册登记、上市融资、税收和合规补贴的激励政策、开业条件、服务价格等具体方面,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平等对待国内外所有企业、个人及投资者的知识产权。依法依规高效解决外资企业关心的问题,只有真正落实好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才能给予外资企业更大的投资信心。

关键词: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报告原文: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小志思政网说: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公平竞争,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9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此前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也明确要求要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

破解企业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问题,央企国企带头偿还的示范意义显著。此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的问题也必须紧急解决。而实现实质性清偿,将政策支持、统筹调度和监督考核纳入长效机制,才能长久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期过长、清欠难度大的问题。

关键词:做强做优主业

报告原文: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

小志思政网说:过往一直强调的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为做强做优主业。这或许意味着国企发展改革的导向出现部分调整,防止盲目求大。

经过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已经成熟定型。因此,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围绕国家使命,更为强调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求切实发挥国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认为,上述要求会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升,杜绝纸面改革”“改革空转,切实解决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锻造一批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关键词:加强财会监督

报告原文: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

小志思政网说:近年来,中央及相关主管部门加强了财会监督的力度。2023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会监督,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经济安全。未来,主管部门应该会进一步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监督。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报告原文: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

小志思政网说: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工作重点,更是实现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的两大路径,其中增强核心功能摆在首要位置,这与国企属性和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优先是一脉相承的。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报告原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

小志思政网说: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过去几十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深入,国有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制约,农村土地价值一直无法获得真正释放,没有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收入。

近年来,随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不断深入推进,耕地和宅基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农民可以将闲置的耕地和宅基地流转给他人或经营主体,盘活了闲置资源,也为自己带来收入。

关键词:乡村建设

报告原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小志思政网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一定发展,但发展和进步速度不及城市,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为了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为农村地区补短板,促进城乡间一体化、协同化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将吸引国家财政和社会资金等各类资本要素流向农村地区,由此也将产生商业机遇,尤其是相关领域的供应商、建筑商及相关服务的企业,在这一轮乡村建设行动中,或迎来商业机会。

关键词:大力发展五大金融

报告原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小志思政网说:2023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为未来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随后,金融监管部门统筹部署,各家金融机构响应并推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五大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列入,延续了对金融工作中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视,在重点战略、重点领域方面落实好优质金融服务,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要求。

关键词: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报告原文: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小志思政网说: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应对刻不容缓。作为我国老龄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并率先在36个城市展开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果。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参与人数已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8%。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使更多百姓在配置个人养老金的同时享受税收优惠,为自己增加长期养老保障。

关键词: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报告原文: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小志思政网说: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日益成为社会难题。2016年,国家开始推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至今已经扩展至49个城市,参保人群覆盖到1.7亿人,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失能人群在4000万以上,面对失能保障缺口,进一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建设将有助于使更多的失能人群得到相关保障,让他们更有底气地度过桑榆时光。

关键词:人工智能+

报告原文: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小志思政网说: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带动下,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都已经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如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也初具规模。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呈现百模争鸣的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赛迪研究院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人民币,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下一步,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从实验走向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将更深地应用到核心业务中。

与美国相比,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实力目前仍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等应用层面,由于国内有更完善的产业链,更丰富的数据和应用场景,如果方向确定,2024年或将成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之年,大模型将在许多垂直领域大有作为。

关键词: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报告原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小志思政网说: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0.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2万家。

推进数字化赋能、实现数智化转型,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变得日益关键;在这一进程中,中小企业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朝着产业链创新、价值链升级的目标不断进取。

可以看到,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不断释放信号,将持续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要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来促进产业转型,重塑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报告原文: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小志思政网说: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交叉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正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但我国在这一轮新的技术变革中仍存在短板,以芯片这一信息技术产业核心为例,国产芯片产业链自给率仍然较低,在上游设备、制造材料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

在全球科技领域竞争加剧的情形下,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集中资源,更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报告原文: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小志思政网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目前已在全球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据行业数据统计,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连续9年全球产销量第一。2023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7.9%

2023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较2022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

关键词: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报告原文: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小志思政网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上半场下半场的说法,上半场是指汽车动力领域的新能源化,下半场是指汽车功能领域的智能网联化。

具备智能车身、智能底盘、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已是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重要特征。从全球范围内看,不论是在整车还是产业链领域,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都拥有领先优势。

作为连接能源、智造、网联、出行等众多行业跨界融合的交汇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前景和蕴含的商业价值十分广阔,使其成为当前重要的前沿产业之一。

关键词: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报告原文: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小志思政网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到汽车,与往年相比,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频率提高。

除了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还提到出台支持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关键词: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报告原文: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小志思政网说:2023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以来,多个部门联合响应。

一系列鼓励涉房融资的政策,试图改变三年来金融体系对房企融资的偏见,例如只敢给央国企放贷,对出险房企避而远之。今年26日,金融监管总局再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题会,强调对合理融资需求做到应满尽满

这是一场联动金融、住房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行动,目的是搭建起政、银、企之间的沟通平台,以协调机制白名单为抓手,给不同所有制房企融资开出一条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授信和放贷全流程,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改善房企流动性,切实促进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报告原文: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小志思政网说: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以来,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断在高层级会议中被提及。

202311月,住建部部长倪虹对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做出详解。他提到,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过去在解决有没有时期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在解决好不好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亟需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应该注重市场供需关系,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关键词: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

报告原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小志思政网说: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是新提法,要求从制度源头入手,这也是推进住房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要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推动商品房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方式转型,有力有序推行商品房现房销售;二是要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这便是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的大致框架。

关键词: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

报告原文: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小志思政网说:居民医保扮演着保障居民病有所医、减少因病返贫风险的角色,其筹资方式由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构成,近些年这两部分均持续上涨。

在财政补助端,2011—2023年,人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0/年上升至640/年。其中自2018年开始,人均财政补助上涨幅度为30/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上涨幅度依旧为30/年。

个人缴费部分,2011—2013年,个人缴费维持在60/年左右。随后,个人缴费开始以30/年左右的涨幅增长,2023年为380/人,近十年个人缴费的涨幅达到5倍以上。这样的涨幅让居民医保缴费的压力逐年上涨,抑制了一些居民参保的积极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

近年两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控制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增长幅度同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此前在《十亿居民医保挑战:催缴、停缴、该如何缴?》一文中,多位专家和地方财政部门人士表示,为覆盖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居民医保的收入端就必须水涨船高,预计未来居民医保个人缴费还是会继续提高,这也将给居民缴费带来压力。

关键词:放宽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报告原文: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小志思政网说:政府将降低外资进入医疗等服务行业的门槛,进一步开放这些行业,允许更多的外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并提供服务。这可能包括简化审批流程、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减少或取消某些前置条件等措施,使得外资更容易在中国设立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或参与医疗行业的投资与经营。对于外资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这将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前,《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都明确规定外资禁止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但该规定表述宽泛,尚需可操作性指引。

20238月,国务院发布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快生物医药领域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在境内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

关键词: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报告原文: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

小志思政网说:我国目前有300多个医保统筹地区,大多数地区实施地市级统筹,但统收统支仅占全部地区的1/4,其余主要采用调剂金、风险调剂制度,即七成左右地区实际上采用县级统筹+调剂金的模式。

分散统筹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异地就医困难。欠发达地区的患者去市区、省会或中心城市看病时无法报销,在参保地之外常住的居民就医也困难,一直以来就有声音呼吁提高统筹层级以应对流动人口规模庞大的现实。

此前,辽宁、四川先后发文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省级统筹。这意味着在一个省份内,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将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包括缴费基数和费率的统一、待遇支付标准的统一等。

省级统筹后,首先带来的是医保报销流程会更加简单快捷,这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医保待遇差异,提升医保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使不同地区的参保人员在享受医保待遇上更加平等。更长远来看,医保省级统筹也有助于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等长期挑战,确保医保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不过,医保省级统筹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有些省份省内地区发展差距很大,如果全省筹资与待遇统一往下就,经济水平高的城市积极性必然不高;如果筹资和待遇往上就,对财政来说也是挑战。顶层制度设计需要考虑这一客观现实。

关键词: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报告原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小志思政网说:许多患者都有在多家医院就诊的经历,尤其是重病患者,往往在一二级医院就诊后会转至三级医院治疗,不同医院检查检验结果无法互认、重复检查检验,给很多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就医体验。

202211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推动全国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

据官方数据,目前已有超200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有关部门要求2025年底全国所有二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解决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检查检验结果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的问题。

关键词: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报告原文: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小志思政网说:由于医生储备不够、就诊人群相对特殊等原因,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长期存在短板。

以儿科为例,因对儿童用药比成年人要更为慎重,儿童就诊存在沟通难、问诊难、服药难、诊治难,儿科普遍面临着医生培养难、招聘难、流失率高等问题。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全国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的统计显示,我国儿科执业医师数量为23万人,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92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5人,有一定差距。

再以精神科为例,2023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谈到,中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短板,一是医生储备不够,二是资源投入不够。20242月,他在呼吁关注和重视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时又提到,目前全国专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只有部分大城市有专门的儿童精神科门诊和病房,很多患儿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报告原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小志思政网说:2005年开始,人社部、财政部每年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的增长,对养老金进行适时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此前已实现19连涨。从历史涨幅来看,2005—2015年,涨幅均在9%以上,2016年涨幅为6.5%左右,2017年涨幅为5.5%左右,2018—2020年涨幅均为5%2021—2023年涨幅分别为4.5%4%3.8%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曾面临一定压力。202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首次当期收不抵支,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依旧在4.8万亿元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社部多次提出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2024年初,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也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2024年,将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管好守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

关键词: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报告原文:加强老年服务和用品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小志思政网说: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24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鼓励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进适老化改造等。政策还提出,要在科技创新、用地用房保障、财政金融等方面支持银发经济发展。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预测,至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约为12万亿—15.5万亿元,届时将约占全国GDP8.3%—10.8%

关键词: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报告原文: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小志思政网说:20227月,《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7个方面20项举措,形成了生育支持政策的基本框架。目前相关的支持措施陆续出台,逐步实施。

过去一年,在经济支持方面,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21个省(区、市)在不同层级探索育儿补贴政策,其中云南、宁夏实现全省覆盖。在服务支持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35.2亿元,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支持普惠托育;在照护支持方面,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超过半数的省份生育津贴支付期限不低于158天;在社会支持方面,各地各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报告原文: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小志思政网说:扩优提质四个字简明扼要地反映了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教育工作的攻坚目标和重点任务。它直指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两大核心问题:不均衡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能够为构建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落实扩优提质的攻坚目标和重点任务,2023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该意见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即到2027年,巩固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2022年为54%);在义务教育阶段,扩增一批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大幅增加;在高中教育阶段,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升;在特殊教育方面,特教学校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实现全覆盖,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2022年为96%)。

关键词: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报告原文: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小志思政网说:将高等教育置于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并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是教育变革的关键所在。在这一战略定位下,教育部把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作为去年九项重大工程之一推出。今年31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表示,高等教育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建设新要求,深入推进新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体系化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下一步,教育部也将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坚持服务补短板、扬长板、锻新板,持续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解决卡脖子”“卡脑子”“卡嗓子的问题提供人才保障,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资源下载(付费资料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支付下载。手机访问目前不支持微信支付,仅支持支付宝支付)
下载价格免费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下载资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 7359 5357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0838.html
0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