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时政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121112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

【问题导向】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十个关注点】

一、总目标:增活力、防风险、强预期

中央指出对于2023年的经济表现总体满意,认为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增强经济活力,即通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方式,释放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调动各方积极性。

防范化解风险,即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改善社会预期,即通过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同时通过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以进一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二、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确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辅之以更积极政策,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涉及到的领域,除了能源结构之外,还包括经济新旧动能、房地产发展模式等。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此外,会议还要求统筹把握时度效。从的角度看,就是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既关注短期波动,也关注中长期的结构优化。从的角度看,就是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与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从的角度看,就是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

三、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强调适度,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修复,财政增收有基础,政策过度扩张力度的必要性下降,同时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另一方面,今年底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考虑到债券发行、资金拨付、项目端申报等均需要时间,形成实际投资支出将在明年。

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今年以来,由于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影响下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地方可用财力增长乏力,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重点领域项目资金需求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收支延续紧平衡,一些基层财政运行比较困难。

四、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力

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现,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以助力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稳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货币供应量方面,本次会议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相比,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侧重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胀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精准有效的提法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但精准之前有过类似表述,如2020年货币政策要求灵活精准、合理适度2022年货币政策要求精准有力,而有效则是近期提出,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精准的方向下,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包括PSL在内的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五篇大文章三大工程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五、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于发挥科技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增长引擎的引领作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发展路径。

二是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着力补强产业链,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韧性与安全的重要性有阶段性提升,预示了明年将在今年基础上持续深化。促进产业链均衡发展,提升抗冲击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四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一方面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型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另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产业迈进,激发传统产业活力。

五是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这是新增内容,近年来首次在产业政策中提及。推动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将有利于产业稳健长远发展。

六、扩大内需

本次会议将消费和投资联系起来,意味着政策将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是放眼长远,兼顾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力争实现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方面,既要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也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方面,强调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领域,并要求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强合作,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

从促进良性循环的角度考虑,预计明年投资方向会重点支持与最终需求相匹配的关键民生领域,如充电桩换电站、养老育幼设施、乡村物流体系等,避免大规模刺激可能形成的产能过剩、债务积累、资金回报率下降等问题。而消费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张,也会反过来拉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如对5G通信、绿色智能产品、电子商务等的需求增长,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创新等,由此来实现供需匹配、良性循环。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二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如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等。

三是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预计包括持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升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深化税制改革、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健全财政体制,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四是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预计包括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等。

八、高水平开放

外贸方面,政策着力点包括支持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为特点外贸新动能,拓展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8项行动的落实落地。

外资方面,将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制度型开放方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深层次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批复了《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显示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持续推进。

九、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落脚到房地产方面,此次会议继7·24政治局会议后再次删掉了房住不炒的表述,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继续从供给端、需求端和新模式三方面落实。

十、其他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三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生育、养老等民生问题。

二、理论链接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1.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注重内需的拉动作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也要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性经济。

2.政府要行使经济职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

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质最提高,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5.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释放内需潜能。

6.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7.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统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扩大进口,提高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8.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9.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10.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1.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会议要求,要做好岁末年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坚持一切实际出发。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的能动作用。会议强调,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但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坚定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必定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临着困难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尊重规律,谋划思路。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之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客观而现实的需要;

6.社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7.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8.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必须抓中心抓 关键抓主要矛盾。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10.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国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培养复合型的战略人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要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

2.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选择性必修二:逻辑与思维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2.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超前思维探索性、预测性特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经济社会工作发展的规律,对未来的能动性认识。

三、跟踪训练(建议用时:70分钟)

一、选择题

1.农业发展需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材料表明(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②党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③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④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完全依靠政府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以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下关于扩大内需战略相关措施的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

A.落实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营利能力提振市场信心

B.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品供给居民消费欲望增加刺激消费需求

C.完善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土地所有权转让推进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

D.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贷款利率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3.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4%,乡村增长6.3%。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4.8%,消费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关于扩大内需战略相关措施传导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有效需求提高消费能力

②发放专项债券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带动有效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提振消费信心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0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    )

①依靠要素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②注重科技自主创新,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

③合理布局未来产业,限制传统产业发展

④深化制度体制改革,更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2023年11月5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参展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共计145个,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4家,回头率近90%。进博会还与众多跨国机构和行业协会携手,帮助欠发达国家组团参展。这体现我国(    )

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降低了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②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③通过搭建平台,推动中国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④分享发展红利,展现中国互利共赢的诚意决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9月2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出席全国政协召开的国庆招待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    )

①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各党凝心聚力领导民族复兴

②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发挥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③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体现我党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追求。下列选项与上述观点的主旨不一致的是(    )

A.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春秋《管子.牧民》)

B.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C.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D.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诚子书》)

8.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15日在北京举行,对2023年的国内经济工作进行了规划。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方向的首项,并强调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复苏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体现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在复杂事物发展中要抓主要矛盾          ④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把握主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当前,需求不足是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既有消费能力偏弱、消费场景受限、存在限制性政策等问题,也有民间投资偏弱、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增强其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②加大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③支持商圈的数字化经济升级创新居民消费场景改善居民消费体验增加消费性需求

④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激活城镇化需求潜能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激活乡村消费潜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应。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①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增值税起征点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②加大财政专项支持调整市场主体利益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④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投资需求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不确定性增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能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和一系列稳外贸举措落地,“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成为近期经济发展一大亮点。

202211月,广州市组织近40家外贸企业赴东南亚地区参加广东(马来西亚)商品展和亚太区新加坡展;123日,浙江省启动了“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12月5~11日,乘坐商务包机“组团出海”的四川外贸企业代表团,奔走在欧洲数个国家之间;提供机票补贴、高效办理签证,福建省先后组织企业开展了“福品销全球”香港行、RCEP行、欧洲行活动……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让相关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浙江金华某企业负责人说:“行李箱里装满.了六七十款产品,新品占三分之二。产品在外观设计、颜色搭配上,都尽量契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多见一见客户,争取拿下更多的订单和合作,让企业来年的发展更有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火热的原因。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127" style="width: 397px; height: 127px;">

注:①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年平均增速为28.8%,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速为15.6%。②据世界银行2021年度报告统计:2021年中国社会保障性支出占GDP比重为2.96%,同期发达国家这一支出占比平均值为25.2%

材料二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受国内国际复杂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压力仍然较大。在促进经济有序回升的过程中,要看到社会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国居民社保工作部署中,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妥推进社会保险全国统筹,加大社保惠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使人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要稳步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减少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生育等方面的家庭开支,从而发挥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要落实企业的制度性降费政策,通过“免、减、缓、降”多措并举的方式,帮助企业减轻社保费用的支出压力。与此同时,也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评估,为两者的良性互动做好统筹安排。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两者可谓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水足大河丰。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的合理性加以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179" style="width: 513px; height: 158px;">

注:20231-2月,按零售业态分,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10.0%3.6%5.5%。春节期间,旅客发送量增长了71.2%,国内游客出游人次增长23.1%

材料二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住行消费等传统消费显著增长,汽车新车销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当前我国扩大消费面临的制约有: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20231-2月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如何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参考答案:

1.D【解析】①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体现了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①正确。②实施产业政策是政府的职能之一,②错误。③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体现了在农业领域实现创新引领,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③正确。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④错误。故本题选D

2.B【解析】A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但不能降低经营风险,也不一定能提高企业营利能力,A错误。B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优化产品供给,使居民消费欲望增加,从而刺激消费需求,B正确。C土地所有权不能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C错误。D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提高贷款利率,不利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D错误。故本题选B

3.C【解析】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生产端入手,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能直接导致增加居民收入,①错误。②国家发放专项债券,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带动有效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内需,②正确。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能够增强居民的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但是不能直接缩小收入差距,③错误。④国家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有利于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扩大内需,④正确。故本题选C

4.D【解析】①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由此可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注重科技自主创新,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而不是依靠要素驱动,①错误,②符合题意。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合理布局未来产业。但对传统产业要改造升级,而不是限制其发展,③错误。④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深化制度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和引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更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5.C【解析】①我国努力构建国内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并不是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①排除。②:参加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共计145个,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4家,体现了我国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体现的是进口博览会,无关推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③不符合题意。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众多跨国机构和行业协会携手,帮助欠发达国家组团参展,体现了我国分享发展红利,展现了互利共赢的诚意决心,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6.D【解析】①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①错误。②④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广泛的,需要坚持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履行其职能发挥好协商民主的优势,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④符合题意。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错误。故本题选D

7.D【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A“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强调人民至上,与材料观点主旨一致,A不选。B“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说的是百姓所爱好的,自己也爱好;百姓所厌恶的,自己也厌恶,强调人民至上,与材料观点主旨一致,B不选。C“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意思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就像大树一样,没有树根晃动树上的枝叶也是不会动的,强调人民至上,与材料观点主旨吻合,C不选。D“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反映的是立志、求学、成才三者的关系,与材料的观点无关,D正确。故本题选D

8.C【详解】②③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方向的首项,并强调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复苏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说明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在复杂事物发展中要抓主要矛盾,②③符合题意。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①不选。④材料强调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不强调把握主流,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9.A【详解】①要提高企业投资的意愿,扩大内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有利于增强其创新能力,从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①入选。②加大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力度,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而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是不能降低企业投资风险,②不选。③支持商圈的数字化经济升级,有利于创新居民消费场景,进而改善居民消费体验,增加消费性需求,从而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③入选。④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可以激活城镇化需求潜能,但这不是对农村现代化的作用,④不选。故本题选A

10.D【详解】①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要提高增值税起征点,不是降低增值税起征点,故①不选。②加大财政专项支持有利于给予市场主体资金支持,调整市场主体利益,激发市场活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故②正确。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资金充裕,可加强信贷资金供应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但不能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故③不选。④降低存款利率可激励人们进行消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贷款利率,可减轻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企业投资需求,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故④正确。故本题选D

11.①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发挥消费、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③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能更好地依托国内大市场,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更高效率实现内外市场联通,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从而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分析】背景材料: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考查知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设问指向是分析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能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本题属于属于析类试题,考查知识范围切口较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可联系发挥消费、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②: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可联系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关键词③: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可联系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关键词④: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可联系能更好地依托国内大市场,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12.①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提振了企业信心。②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竞争优势。③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④企业家坚持爱国敬业、勇于创新、守法诚信的精神,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分析】背景素材: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考点考查:新发展理念、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激发企业活力等.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关键词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可联系教材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中的党的领导知识;

关键词②: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一系列稳外贸举措落地可联系教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知识;

关键词③:广州市外贸企业赴东南亚地区、四川外贸企业代表团奔走欧洲……→可联系教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知识;

关键词④:契合当地的市场需求、让企业来年的发展更有底气可联系教材企业经营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3.(1)2017-2021年,我国GDP.社会保障性支出均呈上涨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性支出逐渐增加。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速较快,社会保障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2)①经济发展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才能为社会保障提供坚强的物质支撑。②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振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消费预期和信心:同时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了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从而有效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③降低企业的社保费用支出,通过减少企业的制度性支出成本,增强企业资金实力,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2017-2021年我国GDP及社会保障支出金额总量、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材料考点考查:《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明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审图表标题、图表数据和注释。具体结合图表进行信息解读,注意精练,不要啰嗦。

第三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GDP和社会保障支出可联系图表:上涨趋势;

关键词②:平均增速可联系可联系图表:增速较快;

关键词③:世界银行2021年度报告统计可联系图表: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图表信息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为什么说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两者可谓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水足大河丰,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从原因、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可联系教材知识:经济发展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

关键词②:人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可联系教材知识:完善社会保障对居民的消费的作用,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③:帮助企业减轻社保费用的支出压力可联系教材知识:完善社会保障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14.(1)20231-2月消费增长,消费市场活力回升。其中接触型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比较明显,实体店零售明显改善,疫情对消费的抑制作用逐步消除。

(2)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降低住房、教育压力,着力改善消费预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

考点考查:提高消费水平等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20231-2月的经济信息。依据图表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图表可联系20231-2月消费增长,消费市场活力回升。

关键词②:小注联系其中接触型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比较明显,实体店零售明显改善,疫情对消费的抑制作用逐步消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如何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可联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消费条件。

关键词②: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联系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降低住房、教育压力,着力改善消费预期。

关键词③: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联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0449.html
0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