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致!哲学近300条易混点总结,可以直接打印记忆!


哲学易混点总结

图片

1.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结,另一方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研究领域的不同,不能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

8.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

9.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1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这一方面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和一定的意义。

1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15.哲学分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以真正哲学的指导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

16.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两个方面,而不是一个

17.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8.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在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9.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0.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2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22.哲学来源于实践。

23.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4.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哲学前提。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7.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8.实践的观点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9.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0.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科学的哲学。

31.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32.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

33.物质是概括了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本质属性,不是简单相加。

34.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35.物质和意识的本质是不同的。

36.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37.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

38.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39.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改革,而不是根本变革。

4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4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4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3.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44.人不能违背规律,也不能可以创造、废除、改变、消灭规律。

45.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46.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47.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48.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说相互制约。

49.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5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1.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2.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53.“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54.物质和意识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5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56.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

57.意识的内容是物质,是客观的,不是人脑决定。

58.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59.意识来源于实践。

60.意识的内容是物质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61.意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62.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

63.没有反映对象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

64.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

65.要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以实际为行动的出发点。

67.虚幻的观念是对事物歪曲、错误的反映。

68.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9.实践能将猜想变为现实。

70.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71.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两个事物要有联系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72.联系是有条件的。

73.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74.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75.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76.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77.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78.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79.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0.部分会影响整体的发展,有时促进,有时阻碍。

8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

8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83.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84.必须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从整体把握事物的规律。

85.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发展。

86.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87.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不能以时间先后顺序判断新旧事物。

88.新事物开始之初力量比较弱小。

8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0.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

91.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

92.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9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只是量变。

94.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抓住时机促进质变。

95.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发生质变。

96.事物的质变是无形的量变引起的,不能是量变之中。

97.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98.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为事物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过程。(提醒: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发生质变的过程)

99.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提醒: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是量变,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发生质变,

100.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101.联系是有条件的。

102.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103.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104.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没有曲折

105.开拓新境界,理解社会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不是二者交织融合。

106.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

107.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量的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二是数量不变,事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108.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109.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

110.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11.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

11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

113.矛盾双方不等于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14.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115.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

116.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11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18.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119.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120.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12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12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23.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2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125.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26.我们要在矛盾的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127.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28.主要矛盾急需解决的矛盾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29.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130.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13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32.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辩证否定的过程。

13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外力强加的否定。

134.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135.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促进事物的发展。

13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37.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8.辩证的否定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和现存事物的否定。

139.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属于主观认识。

141.感觉、知觉和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42.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14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理论创新是认识活动而不是实践活动。

14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且理性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14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而非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46.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47.实践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而新方法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它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148.实践并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可以获得认识。

14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5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151.任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15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都有正误之分。

153.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

15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5.知书达礼属于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156.处世礼仪并不能自发形成,而且处世礼仪也不等同于哲学。

157.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素养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它的高低影响而非决定科学实验是否成功。

15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159.真理与谬误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相互融合。

160.真理、谬误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真理不能以谬误为基础。

161.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

16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63.真理具有客观性。

164.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16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不断发展。

166.真理要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167.认识有正误之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有正误之分。

168.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169.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170.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终极真理。

171.真理和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真理中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172.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

173.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74.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正确的,但不能说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

175.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不能以得到认识主体认同为标准。

176.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77.不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正确与否还是有自己客观的判断标准的。

178.真理中不能包含谬误

179.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80.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181.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反映。

182.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183.实践决定认识。

184.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185.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186.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87.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88.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89.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190.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

191.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2.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93.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19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95.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96.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197.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不断发展。

198.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199.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太绝对。

20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的规律都是客观的,客观性并没有强弱之分。

202.气候治理规律与气候变化规律二者无法比较。

203.自然环境影响人的意识,物质决定人的意识。

20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有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0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并不是在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7.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208.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09.不是所有的旧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旧唯物主义最终在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

21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211.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变化而变化,但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1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1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不一定落后的社会意识。

214.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1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6.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17.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218.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219.社会历史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在曲折中前进,不是无规律可循。

220.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

221.审批制度是上层建筑。

222.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223.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22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要对我国社会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225.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226.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反之则阻碍。

227.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28.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客观的。

229.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

23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3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32.在阶级社会,阶段都在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33.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

234.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35.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236.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237.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238.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39.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40.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不适应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24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修订交通安全法是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是解决对抗性矛盾。

24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国企混改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43.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4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45.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

246.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47.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赋予事物新的属性。

248.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49.对社会的贡献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

250.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51.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252.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253.人的需要的变化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和创造,但不起决定作用。

254.社会实践是取得创意成功的源泉。

255.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256.正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257.价值判断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58.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259.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60.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6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观念创新并不能直接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262.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263.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264.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创造精神财富,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只是物质财富。

265.社会存在是人类产生各种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26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是贡献个人的力量,增进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267.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68.立足于社会需要,努力在不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269.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270.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7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与获取个人的正当利益不矛盾。

272.事物价值的转化取决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和创造。

273.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的转换提供了条件,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和创造,但不是根本途径。

274.价值观念要与时俱进。

275.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76.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0205.html
0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