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一、国家是什么

课本P2探究与分享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 结合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述,议一议国家是如何起源的,应该如何认识国家的本质。

【参考答案】①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②国家的本质是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的阶级专政。

课本P3探究与分享

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天子”統治的地域叫“天下”,诸侯统治的领地叫“国”,卿大夫统治的采邑叫“家”。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情怀和政治抱负,往往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 在你看来,国家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国家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

国家凭借这种权力可以最高权威和独立自主的方式处理它的一切内部事务和对外事务,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或实体的干涉和影响。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指国家的政治统治权力。主权对外独立的属性派生于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主权的两重性不可分割,紧密相关。

课本P4探究与分享

观点一:所有国家都要履行经济建设、公共服务、打击犯罪等国家职能,因而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无关。

观点二: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

观点三:生产力越低下,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就越明显;反之,生产力越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就越明显。

  • 评析上述观点,并谈谈你对国家的认识。

【参考答案】观点一: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观点二: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不可能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它具有的社会管理职能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观点三: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课本P5探究与分享

中国古代有所谓“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还有所谓的“体察民情、广开言路”的明君作风。  

 

美国号称“民主的典范”,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却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辨析上述观点,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内涵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有着本质区别。重民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的政治统治,其政治体制是专制制度,强调的是统治阶级的治国态度,而民主是国家制度,二者是不同的概念。②资产阶级民主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其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课本P6探究与分享

观点一: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国家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国家性质只有几种类型。所以,不能说国体决定政体。

观点二:所谓国体决定政体,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所以,只能有一种政体适合特定的国体。

观点三:国体不是决定政体的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 你如何认识上述观点?
  • 谈谈你对国体和政体的理解。

【参考答案】●(1)观点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不一定相同,但终归是国体决定政体。

观点二: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观点三:世界上没有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政体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 国体与政体的含义及关系

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课本P7探究与分享

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1954年9月15-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

  • 为什么人民群众对选举有这么高的热情?
  • 查找历史资料,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艰章探索历程。

【参考答案】●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成果不断积累,水平不断提高。但其政治制度仍然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都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统治,是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的飞跃。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才能表达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使政策和决策体现人民的意志。符合人民的愿望和需要。民主选举是政治参与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其体体现。

  • 中国人民从长期的探索和奋斗中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带领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而浴血奋战的同时,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提出中国未来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195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从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1954年9月,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建立,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载体。

课本P8探究与分享

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不是民主和优越,不能只看表面上全民直选等热热闹闹的民主形式,而要从本质上看人民的意志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根据国情和实际不断完善选举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并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在2016年开始的全国新一轮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登记选民10亿多人,直接选举产生近250万名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我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拓宽公众参与立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的渠道。截至2018年,国家立法机关共有172件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1.5亿多人次提出的510多万条意见。我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可靠制度保障。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下,我国人民既在选举时有民主投票的权利,也在日常国家政治生活中有持续参与的权利,享有广泛的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

  •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1)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根据国情和实际不断完善选举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并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在2016年开始的全国新一轮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登记选民10亿多人,直接选举产生近250万名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我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拓宽公众参与立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的渠道。截至2018年,国家立法机关共有172件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1.5亿多人次提出的510多万条意见。我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说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课本P9探究与分享

 

  • 从政体角度看,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元首称谓不同?

【参考答案】(1)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实际权力;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政府向议会负责。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

(2)美国是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

课本P10探究与分享

查阅相关资料,在表格相应位置画“√”。

国家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三、政党和利益集团

课本P11探究与分享

在世界各地,人们对政党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认为政党是选举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权力组织,有人认为政党是谋求公职的手段,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团体,也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保障自身利益的渠道。

  •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政党的认识。

【参考答案】政党的本质、目标和作用、纲领

课本P12探究与分享

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对美国的两党失去信心,把大选称为“从两个烂桃子中挑一个不太烂的”

投票率偏低一直是美国选举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特别是中期选举、地方选举的投票率更低。美国一些学者认为,明智的政党领袖们总是按照中间路线办事,避免采取可能使大部分选民惊慌和疏远的极端做法。候选人如果不走中间路线,败选的可能性将增大

  • 你怎样看待美国的两党制?

【参考答案】(1)要正确理解美国两党的一致之处。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意识形态和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意识形态看,两党都推崇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从阶级基础看,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

(2)全面理解两党的分歧和对立。两党在具体治国政策上存在着分歧和对立,虽然这些分歧和对立是在两党制的范围内,但这些分歧和对立不会彻底消除。

(3)从两党的一致与分歧在政治实践中的效果来看,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这是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课本P13探究与分享

围绕着“谁掌管美国”的话题,美国人有这样几种观点。

人民权力论:人民通过选举参与国家政治,拥有国家权力,可以指导、控制政府。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按人民的意志办事。

精英权贵论:一群为数不多的精英权贵控制政府、工业、贸易和劳工组织,支配着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各部门仅仅是他们的代理人和利益传输工具。

利益集团论:社会被有组织的、势力强大的集团支配着,政府基本上成了他们当中的掮客或裁判,有时它还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参与政治。每个利益集团为自己集团的利益工作,政府则从中协调,促使各集团妥协。

  • 你如何评价上述观点? 你如何看待利益集团的作用?

【参考答案】人民权力论:对民主有着美好的向往,但不符合美国国家政权的实质。

精英权贵论:对民主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大多数人掌权是不可能的,现实生活中只能由少数精英掌握权力。

利益集团论:认为有的人在某领域是精英,但在其它领域可能就不是精英。国家政策受不同集团的精英影响。各个集团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影响,没有一个集团能最终垄断国家权力。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一、国家主权

课本P14探究与分享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前途问题交换意见,全面阐释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同时,邓小平指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

  •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主权的认识。

【参考答案】(1)国家主权的含义。

(2)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集中体现了他对国家主权这一国家根本利益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深知国家主权对国家的重要性,深知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其立场和态度为香港回归祖国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课本P16探究与分享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总结了中国的经验,讨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讲话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当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 阅读并摘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1)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2)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3)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课本P16探究与分享

在我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城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 结合宪法的上述规定,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国务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

(2)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一方面,国务院统一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下级政府受上级的领导,地方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拥有合理的自主权,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3)纵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从搞好国有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无不体现出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的关系。

二、单一制和复合制

课本P17探究与分享

世界各国的名称,有的叫“共和国”,有的叫“王国”,有的叫“联邦”。查阅相关资料,判断下列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名称 国家结构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单一制
巴西联邦共和国 复合制(联邦制)
文莱达萨兰国 单一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复合制(联邦制)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单一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单一制
摩洛哥王国 单一制
俄罗斯联邦 复合制(联邦制)
南非共和国 单一制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单一制
塞内加尔共和国 单一制

课本P18探究与分享

在美国建国以来,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争夺从未停止过。1816年4月,国会通过第二银行法案,并在各州设置第二国家银行,该行动受到部分州的强烈抵制。马里兰州依据州的征税权规定,所有在该州营业而未经该州议会许可的银行必须纳税。第二国家银行巴尔的摩分行出纳员麦卡洛克拒绝纳税,马里兰州立即到州法院起诉,麦卡洛克在州法院败诉后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第二银行法案符合宪法,马里兰州向联邦银行征税的法案因违宪而无效。

  •  你认为上述案例中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是保护州权还是保护联邦权?
  • 结合案例,分析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是保护联邦权。

  • 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其基本特点之一是联邦地位高于州。美国宪法规定,联邦宪法、法律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充当着宪法和法律的解释者、权力的限制者和权利的维护者以及社会与政治发展平衡者的角色。

    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因违反联邦宪法而无效,所以麦卡洛克最终胜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这案例确立联邦至上的原则,这个原则的确立对于美国从邦联性质的政治共同体逐步发展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课本P26探究与分享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1—2018年世界经济增量达到51.32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4.73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增长26.59万亿美元。照此计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增量的比重分别是48.19%、51.81%。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在总额和比例上都超过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经济力量的提升,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 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世界经济增量构成的变化可能给国际政治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经济力量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增强,从而推动世界多极化不断深入发展。

  •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心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家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有利于和平与发展。

课本P28探究与分享

1971年,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20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经济前途。

  • 查阅资料并讨论, 当今世界有哪些力量中心?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力量中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中国、欧盟、俄、日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依据:综合国力

课本P29探究与分享

  • 查阅资料,补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其他成就。
  • 分析中国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课本P29倒数第一、二段

二、国家关系

课本P30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说说国际关系有哪些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材料一:“两伊战争”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的最高形式,即战争形式。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概括的说,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概括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材料一:外交磋商;材料二:缔结条约或协定;材料三:贸易往来;材料四:缔结条约或协定。

课本P32探究与分享

  • 从中美建交的背景和历程看,影响中美建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1)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需要调整外交政策,以继续在冷战的背景下与苏联抗衡,而中国需要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改善外部环境;对内需要以合适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美两国共同面临苏联的挑战,拥有共同利益,这成为两国建交的基础,可见,国家利益影响两国的建交过程;

(2)越南战争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两国实力的变化影响两国的建交进程。

课本P33探究与分享

  • 查阅资料,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队发动战争的根本动机是什么,战争有什么影响,并予以评价。

【参考答案】动机:震慑其它中东地区国家,追逐本国的国家利益。

影响:美国:战争形势越来越复杂;巨额的军费开支,美国政府力不从心;

伊拉克:数万人伤亡,流离失所;基础设施被破坏;失业、高物价、贫困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

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评价: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非正义的,任何国家……反对。P33第一段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一、时代的主题

课本P34探究与分享

  •  查阅资料,了解邓小平提出国际上两大问题的背景。

【参考答案】(1)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

(2)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

(3)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4)人民渴望和平,谋求发展;

课本P35探究与分享

  • 对中国来说,为什么维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 列举实例,说明中国对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履行大国责任;

 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与原则;

  • 要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对外开放

课本P36探究与分享

  • 国家间贸易往来给贸易双方和国际政治带来哪些影响?
  • 国家间发展贸易关系能否彻底避免战争?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增进了彼此交流;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 不能。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

课本P37探究与分享

  • 国际社会为什么要以订立公约的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参考答案】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对所有国家构成的共同挑战,但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许多资源又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资源。

    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

二、挑战与应对

课本P38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当今世界存在哪些全球性问题与挑战。

【参考答案】材料体现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全球粮食危机的存在。当今世界还存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课本P40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说说中国为什么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参考答案】①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②世界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③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④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课本P42探究与分享

  • 请你补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体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的事例。
  • 搜集材料,向同学介绍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如,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以“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是中非关系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集体对话,是中非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再如,2013年,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合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

    又如,2017年,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全面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外交战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与旧中国外交彻底决裂、谋求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而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战略,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而提出的“两个拳头打人”,再到20世纪70年代为反对世界霸权主义而提出的“一条线”外交战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始终没有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对时代主题新的科学判断与国际形势新的科学分析,我国坚持并不断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本P44-45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简要评析我国在上述问题中的立场。
  • 说说我国外交政策是如何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我国的国家利益的。

【参考答案】●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中国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优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本P47探究与分享

  • 查阅习近平在不同时段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必要性、如何推动、意义

课本P49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角色变化。

【参考答案】(1)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一方面,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中国有决心和信心实现自己的承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

(2)中国越来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贡献者。

(3)中国正以更积极的建设者姿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近经济全球化

一、认识经济全球化

课本P58探究与分享

  •  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你知道哪些中国品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 搜集并分析某种产品市场原本被外国品牌占领,如今却是国产品牌更受欢迎的例子,谈谈国产品牌应该如何赢得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答案】●学生列举后,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衣、食、住、用、行的方方面面,外国商品随处可见,中国品牌的商品走向世界各地。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不仅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质量水平也有较大提升。通过技术创新,我国制造业逐步建立了新的竞争优势,部分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强质量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制造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质量、品牌技术、服务出口竞争新优势。

课本P59探究与分享

  • 你还知道哪些产品是通过国际协作生产出来的?
  • 过去,产品大多是本地生产、本地组装,如今则为多国分散生产,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Mate 30”“华为5G手机”。

  • 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国际上许多商品都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这样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国与国之间由于人口、资源等禀赋的差异而形成的竞争优势。例如,一个国家的人口众多,劳动力很便宜,该国在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这就是比较优势。各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有助于发展国际贸易。

课本P60探究与分享

  • 根据两国的比较优势,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参考答案】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害取其轻的原则,甲国应该生产粮食,乙国应该生产肉类,然后两国进行贸易交换,这样都可以得到好处。

从材料可看出,甲国和乙国都生产粮食和肉类商品、甲国无论生产粮食还是生产肉类。其每人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乙国。但甲国生产粮食的劳动生产率与乙国的差距小于生产肉类与乙国的差距。同样,乙国无论生产粮食还是生产肉类,其劳动生产率都高于甲国。但乙国生产肉类的劳动生产率更具有优势。因此,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中国应该生产粮食,乙国应该生产肉类,然后两国进行贸易交换,这样都可以获得好处。

课本P61探究与分享

  • 搜集资料,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经历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自1870年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1870-191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 1944 -1973年)以及牙买加体系或美元本位制(1978年至今)。

随着各国贸易的发展,中世纪以后,黄金逐渐取得世界货币的垄断地位。19世纪,由于英国国力强盛、货币币值稳定,英镑成为第一种非金银的世界货币。

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的实力,英镑也被迫拱手让出了世界货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

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目前,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都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都可用于国际贸易结算。

课本P62探究与分享

  • 进一步搜集材料,分析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1)运输工具的发展。在人类文明社会早期,交通工具非常简陋。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古老的农业社会开始出现了马车、牛车以及船等交通工具,这些早期的交通工具改变了人类长期以来依靠步行的交通方式,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这些发明促进了古代社会的科技、政治尤其是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古代社会的文明交流与融合。

交通工具的另一次巨大飞跃开始于工业革命。18-19世纪,人类进入了“科学的世纪”,瓦特改良的现代蒸汽机的成型,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了新的交通发展阶段。蒸汽机车、汽船的发明,极大地“缩短”了区域之间的距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交通工具的种类大大增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今天,方便快捷的交通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展望未来,交通工具将往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等方向发展,尤其是航天领域交通工具的发展,将带领人类进入全新的时代。

(2)通信工具的发展。在古代,书信是主要的通信手段。1832年,俄国外交家毛林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机器。1835年,美国画家莫尔斯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莫尔斯电码。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电报机的问世。改变了几千年人们的通信方式。使得身处异地的人们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但受专业及普及的限制。电报诞生的-段时间里。书信仍然是大家主要的通信方式。贝尔于1876年3月申请了电话的专利权。1878年出现了炭精送话器,使电话机送话器效率大大提高。1880年出现共电式电话机。1891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移动电话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面来。 1958年。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第一部移动电话。1973年,美国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移动通话迄今已发展至5G时代。

课本P63探究与分享

  • 选取一家跨国公司,分析跨国经营有什么好处、会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

【参考答案】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可以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更加广阔的市场上展开竞争;可以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将该种产业转移到国外;可以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绕过贸易壁垒,保持和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等等。

总之,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可以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跨国经营也是一项风险事业,由于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差异,企业“走出去”的每一步都存在与国内业务不同的风险。同时,跨国经营还必须面对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跨规则等带来的多重挑战。

(阅读P63-64课本找答案。)

课本P64探究与分享

  •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哪些机遇?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课本P65探究与分享

  • 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人们普遍受益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一定。

由于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国际分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另一边是部分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在科学技术和尖端产品方面的优势地位,严格限制尖端技术和尖端产品输出国外,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拉大。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和最快地采掘和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课本P67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经济全球化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参考答案】当今世界正面临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但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但发展失衡未有根本改观;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但治理滞后仍是突出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合作还是要对抗,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零和博弈,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面对历史大潮,为世界经济发展把握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开放导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发展导向,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

这五点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正确方向的重要原则,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理念。按照这一方向,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就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课本P69探究与分享

  • 搜集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市场学会“ 游泳”的成功案例。
  • 结合实际,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参考答案】●本题具有开放性,例如,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缓慢成长,多以进口为主,自主制造能力不足。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通过技术合作,我国家电实现了从小规模到大生产、从低技术和低质量到具有代工能力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外合资公司快速发展,同时中国品牌逐步显现规模效应。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增资建厂规模扩大,海外品牌加紧增资设厂。国产和外资家电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博弈,最终国内品牌以规模优势、渠道深度等优势,在主要家电领域实现了领导型格局。在外资品牌市场阵地大幅撤退,国产家电巨头强势崛起,并逐渐打入国外市场,受到国外民众的欢迎。一批家电龙头企业,在头顶“天花板”的形势下,仍然砥砺前行,继续为行业诠释变革、转型、生存之道。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创业时代》演绎了我国IT行业的发展历程。

  • 通过对外开放,我国获得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9.5%,总量已达12.3万亿美元,所占全球份额由1.8%升至15.3%,20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大批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全球配置资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成长起来,有力提升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有129家,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凭借着改革开放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我们成功抵御了各种风险挑战,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大获益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得到实惠不断提升。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率8.5%。中国人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一天天变好。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越来越旺盛,奋发有为的状态、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社会主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在形成。

课本P71探究与分享

由我国商务部支持投放在美国的广告画面中: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

◆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

◆一名商务人士乘坐的飞机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

  •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
  • 搜集资料,了解当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面临的挑战,并为我国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优势:中国产业链强大,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制造能力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开始由中国本地生产;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生产,中国政府以巨大勇气持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环境良好;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 

  • 挑战:在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高端产业占比、产品质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逐步减弱;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够;等等。

建议: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个性化、多样化生产,优化供给结构;采用先进工艺和高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等等。

课本P72探究与分享

  • 结合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 谈谈青年人在我国走自力更生道路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主张从国外购买或租赁的观点,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和当前利益角度考虑,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从长远利益、国家安全角度而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必须下大力气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②主张下大力气研发这种设备的观点是正确的。

  • 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坚定自信,勇于担当,承担起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脚踏实地,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等等。

二、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课本P73探究与分享

  •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关于具体案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列举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积极融人经济全球化,努力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助推全球化发展,不仅改变了自己的面貌与命运,也通过改变自身而深刻地影响和造福了世界。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做大全球经济贸易“蛋糕”,切实推动贸易便利化,支持完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坚持与全球贸易伙伴互利发展,相互成就,不仅成为“世界工厂”,更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巨大市场和全球创新合作的重要参与方,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进一步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不仅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而且将自身的市场潜力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集成创新能力优势有效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格局,推动高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必将为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创造新的时代机遇。

课本P74探究与分享

  •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参考答案】(1)适应新形势,中国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促进世界共赢。

(2)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存在增长动能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公平赤字、保护主义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国际经济规则也面临重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3)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为迫切,这些都对中国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本P75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能够促进合作共赢、推动全球发展。

【参考答案】(1)中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既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求,核心是合作共赢。

(2)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符合世界经济挖掘增长动力的迫切需要,是应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途径,契合一些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需求。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扩大当地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3)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给世界经济增添了新动能,扩大了共同利益,有利于各方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中国开展的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课本P75探究与分享

  • 针对上述现象,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纷争。

【参考答案】①尊重对方合理关切、遵守国际法,维护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机制; ②相向而行、管控分歧,依据国际经济规则与惯例解决经济纷争。③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坚持互利共赢协商解决问题。④在处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纷争时,我们要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坚定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一、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课本P84探究与分享

  • 你还能说出一些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名称吗?

【参考答案】关于教材所提问题,除教材列举的四个国际组织外,教师可参考以下材料。

“组织”类: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移民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亚大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委员会”类: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湄公河委员会,等等。

“联合会”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地理联合会,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国际免疫学联合会,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等等。

“联盟”类: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南美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亚太邮政联盟,国际数学联盟,等等。

除此之外,有的国际组织还称为“银行”,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有的国际组织叫“集团”,如世界银行集团、二十国集团、核供应国集团;等等。

注意:教师在准备课堂上要列举的相关国际组织时,要注意遵循典型性、代表性原则,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取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知并且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组织。

课本P86探究与分享

  • 查阅相关资料,判断下列国际组织的类型。
国际组织 按成员性质 按地理范围 按职能范围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世界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专门性国际组织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课本P86探究与分享

  • 以下是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根据你的理解,找出左右两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连线

二、联合国

课本P88探究与分享

  • 结合所学知识,引用实例,简要说明联合国自成立以来是如何践行其宗旨的。

【参考答案】学生可结合所学世界历史、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关注与联合国有关的重要会议、重大行动、重大事件等,认识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思考联合国的这些行为是如何体现其宗旨的。教师可关注我国外交部、国防部以及联合国的官方网站等,指导学生搜集相关材料,材料主题可涉及维和、防止核扩散、环境保护、减贫、粮食安全、重大传染病防治等方面。

课本P89-90探究与分享

  • 查阅资料,了解联合国现在的组织机构,比较其与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提案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1)机构数量不同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提议联合国由4个主要机构组成,分别是大会、安全理事会、国际法庭、秘书处,在联合国大会之下设立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联合国设有6个主要机构,与之前相比,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地位提高了,并增加了托管理事会这一机构。

(2)安全理事会的成员数量不同

    根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提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由11个成员组成,其中5个为常任理事国,另外6个在其他会员国中选出,任期两年。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15个成员,常任理事国数量没有变化,非常任理事国数量增加了4个,任期两年。

(3)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的确定

    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各国关于安全理事会的表决程 序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未能达成一致。1945年2月11日,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上,美国、英国、苏联针对这一问题达成了一致,并召集举行联合国旧金山会议。

课本P91探究与分享

  • 你怎样评价联合国在处理地区热点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联合国召开裁军问题特别大会,通过设在日内瓦的裁军谈判会议积极推动多边谈判,促成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课本P93探究与分享

  • 查找资料,就“千年发展目标”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一点,谈谈其落实情况。
  • 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联合国在国际救灾行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关于本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探究其落实情况。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立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促进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关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情况,教师可从联合国和中国外交部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可参考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以及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等文件。

  • 关于本问题,教师可列举在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等灾害中,联合国开展的救援行动,并介绍中国的积极响应与具体行动。教师可结合本问题,从国际救灾行动切入,引导学生总结前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课本P93。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

课本P94探究与分享

  • 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典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你对欧洲联盟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了解多少?
  • 你怎样看待欧元诞生的意义?

【参考答案】●欧盟是当今世界典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

从欧盟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基本情况、重要标志性事件、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 1999年1月1日,依据《欧洲联盟条约》中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目标,欧元正式启动,在当时被11个欧洲国家承认为官方货币,并于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

从经济领域看,欧元的诞生与流通是创立统-的强势货币和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的关键一步。它有利于减少欧元区内部贸易交易成本,便于欧元区内部资本、贸易、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交易更加便捷,从而使欧元区所有国家受益。欧元的诞生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有利于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

欧元的诞生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同时也是政治意志的体现。不同于其他货币,欧元从产生开始便带有特殊的政治属性,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标是提出欧元概念的出发点之一。欧洲引入单一货币、建立共同的货币机构,其目的之一就是减少战争和地域风险,避免或者解决政治冲突,同时实现繁荣与和平这两个目标。欧盟委员会主席也曾表示,欧元已经成为团结、主权和稳定的象征。从这一点来看,欧元的诞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课本P96-97探究与分享

  • 说说你所知道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名称,并据此说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多样性。
  • 你是如何理解独特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的?

【参考答案】●亚太经合组织现有21个成员,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菜、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依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此外,亚太经合组织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是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处。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有的成员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世界领先,有的还处于较落后发展阶段;各成员的历史、文化、习俗也大不相同;等等。这就决定了亚太地区存在着多种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形态,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

  • 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组织的传统模式相比,亚太经合组织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模式。传统模式要求区域一体化的实现要建立在一整套具有约束力的组织章程之上,而亚太经合组织采取自主自愿、协商致的合作方式,坚持灵活性和非强制性;传统模式主张在一体化构建过程中应建立超国家的权威机构,而亚太经合组织本质上只是一个经济合作论坛;传统模式带有一定的排他性,倾向于选择封闭性的区域合作形式,对非成员有一定的歧视,而亚太经合组织从已一开始就实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对非成员也实行非歧视原则。亚太经合组织方式是其成员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反映,同时也被实践证明符合区域特点。

课本P98探究与分享

  • 比较东盟与欧盟有什么不同之处。
  • 查找资料,分析东盟在地区发展中的影响。

【参考答案】●欧盟是欧洲最成熟的区域体化组织,东盟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最成功的区域体化组织,这两个组织都积极致力于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欧盟是一个带有鲜明超国家性质的组织,东盟的组织结构则比较松散,对建立超国家机构持保守的态度。欧洲联合的思想源远流长,而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缺乏地区联合的思想文化传统。欧盟与东盟的一体化程度迥异,在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欧盟面临着东扩产生的成员国差异扩大、欧洲认同、债务危机、“疑欧主义”以及英国“脱欧”对一体化的影响等问题,而东盟面临着“东盟方式”困境、脆弱的国内政治生态以及成员国对不干涉主义原则的分歧等问题。

  • 关于本问题,教师可结合本课“内容结构分析”的相关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领与总结。教师可根据东盟的主要目标,列举相关实例,从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加强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建立一体化的共同市场等方面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东盟在地区发展中的影响,明确东盟现在已经成为推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区域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课本P100探究与分享

  • 查阅资料,谈谈你对非洲联盟的认识,并思考非洲联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教师可结合本课“内容结构分析”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总结与补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非盟。关于本活动中的三张图片,教师可作适当了解。

非洲联盟旗帜。非盟旗帜由一张非洲大陆图案以及55颗星星组成,以绿色为背景。非洲大陆图案没有国界意味着非洲的一体化,55颗星星代表非盟的55个成员,绿色背景象征着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

非洲联盟会议中心。非盟会议中心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非盟总部所在地。该建筑由中国无偿援建,是中非友谊的象征。该建筑占地1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20层的主楼建筑高度为99.9米,象征着1999年9月9日的“非洲联盟日”。

非洲联盟首脑会议。非盟首脑会议是非盟最高权力机构。原每年召开两次例会,从2019年起仅在年初举行。2020年2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非洲联盟第33届首脑会议,向非洲国家和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

关于非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可进行适当总结概括。

非盟自成立以来,着力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在维护非洲和平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积,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非盟已成为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地区组织之一。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一、中国与联合国

课本P102探究与分享

  • 请你解读董必武的这首诗,并结合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参考答案】1945年,经过坚决斗争和极力争取,中国共产党得以委派董必武作为解放区代表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这成为我们党高级领导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会议期间,尽管当时国共矛盾日益尖锐,但董必武以大局为重,在坚持原则的大前提下,与中国其他代表求同存异、团结协作,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建设性贡献。会议进行到6月中旬,他欣然执笔,赋诗述怀。董必武的诗作中,“橡林”指《联合国宪章》的诞生地——敦巴顿橡树园;“坛坫”指谈判场所;“衣冠”指礼服;“委托”,是英文单词veto的音译,指否决权;“庶” 的意思是但愿。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课本P104探究与分享

  • 查阅我国历届领导人在联合国的讲话,说一说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教师引导学生从权威网站或书籍中查找我国历届领导人在联合国的讲话,并思考讲话的立场与中心思想。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课本P106探究与分享

  • 为什么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参考答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土面积占全球的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6%,贸易额占全球的75%,其有必要、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贸易投资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课本P107-108探究与分享

  • 谈谈你对“金砖”的印象。

【参考答案】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06%。据估算,2018 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3.53%,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6.30%。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3.3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84%。金砖国家自身市场需求庞大,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企业深化合作积极性高,为五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大合作提供了巨大潜力。10多年来,金砖五国经贸合作不断向机制化、系统化迈进,在促进各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本P109探究与分享

  • 你如何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国际组织如何才能与时俱进、保持活力?

【参考答案】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既有积极意义,也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扩员是上海合作组织根据国际局势和上海合作组织内外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保持组织活力的重要举措。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拓展了其政治与经济空间,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使得“上海精神”在更大范围被接受和遵守,在更多国家获得认同。上海合作组织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但是,扩员也会使上海合作组织关注的议题增多,可能分散注意力。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掀开了国际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37306.html
0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