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政治模块测试卷(附Word文档下载)

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年级期末政治模块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注意:预览不包括题目中的图片,下载word后包括图片!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1.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万物在概念中运动      ②运动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④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认命,选择流泪、放弃;有人不服输,选择流汗、坚持。这反映了

A.世界观促进人生发展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3.某镇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紧抓产业培育这个“牛鼻子”,努力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多措并举创新扶贫模式,同步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切实提升了扶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材料中所说的物质

①是从万事万物的共有属性中概括出来的

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④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漫画“宝宝快跳”中父母的做法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②要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要正确对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④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毫无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B市提出以下口号。其中能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只要有闯劲,一定能成事

6.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下列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①地理环境 ②自然界是物质的 ③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④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4亿护旗手”“××千万条,××第一条”等网络用语纷纷入选“2019年度流行词”这些刷屏的新词热词记录了社会镜像和时代变迁,这体现了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主观的,是人脑的产物

8.面对家电市场竞争白热化、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工所能达到的质量水平已到极限的情况,美的武汉工厂建起了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装配线,在人工易出错的步骤,靠设备来替代。可见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②唯物主义比唯心主义更正确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 ④真正的哲学一定会反映时代的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

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漫画《如此做好人好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要想取得事情的成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方法选择决定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

D.规律具有客观性,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11.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规律具有条件性 D.规律具有主观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一年来,江苏进一步开展了“推动城乡品质提升”的工程,继续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为江苏各主要城市建设找定位,避免江南江北一个样,城市乡镇一个样。这蕴含的唯物论哲理是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坚持客观符合主观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13、“风有信,花不候,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迎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存在的    ④事物的运动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我国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上述图示说明了(    )

A.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D.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黑猩猩用树枝在树洞里掏白蚁吃     ②中国成功发射“珠海一号”03组卫星

③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④今年第18号台风“米娜”强势登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

A.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B.人们永远无法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7.“鱼儿离不开水”是属于哪种联系:(       )

A.必然联系 B.直接联系 C.间接联系 D.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18.真理是普遍的,像阳光可以惠及到每个人,它不是一个人的专利,它是大家的共享。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反复性         B.无限性          C.上升性      D.客观性

19.竞争激烈的NBA,各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型上费尽心机,以争取最佳阵容,发挥出队员的最佳优势,战胜对手。这表明(    )

①部分决定整体    ②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

③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能力有目共睹,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世界。如“天舟一号”越太空送货加油,“蛟龙”号下探马里亚纳海沟,C919大型商用客机首飞,量子计算机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等。下列对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创新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创新是对事物性质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B.承认矛盾的特殊性

C.承认矛盾的客观性 D.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22.“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这句话启示我们(    )

A.事物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要重视量的积累

23.事物发展的状态是(    )

A.质变        B.量变     C.发展     D.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4.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真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矛盾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25.漫画《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反相成

B.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贯通

26.“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C.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片面观察和分析问题

2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28.下列名言警句体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是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B.抓好典型,兼顾一般

C.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      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29.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其实质是

A.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矛盾规律

C.扬弃                        D.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30.智能化时代的混合学习方式,一样关注师生创造力的激发,但又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线性结构和僵化模式,借助于不断完善的技术平台,采用非线性、超文本、多层次的学习网络,实现了学习效率提升。这体现的哲理是(    )

A.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事物前进和上升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C.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总计40分)

31. (8分)  甲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东西。”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请问:

(1)甲、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派别?

 

 

(2)这两种哲学派别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32.(8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坚持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来,河北省组织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着力解决制约全省及区域科技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科技工作实现新提升、新跨越,形成一批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为全省科技事业改革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扎实开展此次调研活动,切实取得一批参考价值高、操作可行性强,对各级领导和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全省科技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分析河北省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的合理性。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被公认为最能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工具的教育,也要“精准灌溉”。

作为面向贫困生的民办高中,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因“精准灌溉”扶贫成效显著被裁入我国第一部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学校秉持“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根椐实际确立了三个层次的办学目标:近期目标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行各业精英人才;中期目标为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残,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做出贡献;远期目标为希望学校在中国教育吏上占有—席之地。并且学校结合贫困学子的特点,编制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德育、智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成才。

学校创办者以实现“造福桑梓,回报社会”为初衷,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宗旨,以培养奉献社会为终生目标的卓越人才作为学校的教育追求,从2002年创办至今,国华纪念中学共接收了2588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目前,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有400多人攻读硕士学位,55人考上了博士,22人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留学深造,900多人已经参加工作。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国华学子通过支教、助学等方式回报社会,传递爱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国华纪念中学的创办是教育“精准灌溉”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三代北斗人继承“两弹一星”精神,矢志不渝地铸造国之重器。面对缺乏频率资源、没有自己的原子钟和芯片等难关。北斗人始终不信邪、不服输,前行路上任何困难压不垮、任何挑战吓不退,迎难而上;全国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制建设,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独创“三步走”发展路径“混合式”星座构型和“一体化”功能设计。

北斗系统的研制和正式开通,彰显出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气度,也铸就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指出:“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北斗精神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政治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1、【答案】C

【详解】C:依据题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说法属于唯心主义,②说法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由此可知,演进顺序是③→②→④,C符合题意。
AB:演进顺序错误,AB错误。
D:①说法属于唯心主义,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A:正确的世界观才能促进人生发展,错误世界观则可把人引向歧途,A错误。

C:材料反映的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不是反映方法论影响世界观,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D错误。  故本题选B。

3、【答案】C

【详解】①说法错误,同步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这里的物质是指物质财富,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物质有本质区别;
②符合题意,同步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这里的物质是指物质财富,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符合题意,同步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中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的共有属性中概括出来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④不合题意,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而题干中的“物质”指的是物质财富,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故选:C。

4、【答案】A

【解析】

漫画中的父母不顾宝宝实际,为宝宝设置了不合理的跳高目标,启示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反对唯心主义,不顾实际,主观臆断。同时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存在决定思维,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与否问题,②不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且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5、【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存在决定思维。ABD:三项都强调思维决定存在,而试题强调的是存在决定思维,ABD排除。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从调查得来的实际出发,即强调存在决定思维,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答案】B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④不合题意,这两个选项都不符合题干设定。    故选B。

7、【答案】C

【详解】C:网络用语纷纷入选“2019年度流行词”记录了社会镜像和时代变迁,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应选。

A: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不是属性,A不选。

B:说法不科学,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不选。

D: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是人脑的机能,但不是产物,D不选。   故本题选C。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面对实际问题,美的采取相应措施,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故①符合题意,入选;“美的武汉工厂建起了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装配线”,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故③符合题意,入选;②说法错误,不能机械地认为唯物主义比唯心主义更正确,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9、【答案】B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地形”是物质范畴的,是客观的,地图”是意识范畴的,是主观的,先有地形,才会有地图,地形决定地图,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歪曲的反映,故题肢①观点错误。本题选择B选项。

10.【答案】D

【详解】D:漫画中的主人公的做法从主观出发,没有尊重客观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应按客观规律办事,D符合题意。

A: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观点错误。

B:漫画中的主人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与题意不符。

C:方法选择决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因此认为方法选择决定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的观点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

11、【答案】A

【详解】A: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人可以认识规律,A正确。

B:人可以利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B错误。

C:C错误,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有一定的条件。

D: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具有主观性,D错误。     本题选A项。

 

12.【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而不属于唯物论;

B说法错误,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而不能让客观与主观符合;

C符合题意,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为该市各主要城市建设找定位,避免城市乡镇一个样。这蕴含的唯物论哲理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不合题意,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属于辩证法,而不属于唯物论;       故选C。

13、【答案】D

【详解】

②④: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迎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④应选。

①: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不选。

③:说法错误,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③不选。      故本题选D。

14、【答案】C

A: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的,A表述错误。

B:真理和谬误具有严格界限,B表述错误。

C:图示中我国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济了三个阶段,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不断深化发展的,C符合题意。

D: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运动,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15、【答案】C

【详解】①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黑猩猩用树枝在树洞里掏白蚁吃,今年第18号台风“米娜”强势登陆都不是人的实践活动,①④不合题意。
②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中国成功发射“珠海一号”03组卫星,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都属于人的实践活动,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答案】C

【详解】C:公式1+1=2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的是真理的条件性,A不符合题意。

B:“人们永远无法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属于不可论,B排除。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错误。     故本题选C。

17、【答案】B

【详解】B:直接联系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事物、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可见,“鱼儿离不开水”属于直接联系,B符合题意。     ACD:“鱼儿离不开水”不属于必然联系、间接联系、也不是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ACD排除。故本题选B。

18、【答案】D

【详解】

ABC: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属于认识的特点而不是真理的特点,ABC排除。

D:真理像阳光可以惠及到每个人,它不是一个人的专利,它是大家的共享,这说明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即反映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答案】C

【详解】①:整体统率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①错误。

②③:各球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形上费尽心机,以求排出最佳阵容,使队员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说明我们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③正确。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0、【答案】B

【详解】

②:材料表明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涉及社会制度的变革,且创新只是第一推动力,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②错误。

④:创新不是对事物性质的根本否定,创新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有所克服,有所保留,④错误。

①③:材料表明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世界,这说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答案】A

【详解】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A正确。

B: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并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B排除。

C:矛盾的客观性是矛盾的属性之一,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C排除。

D: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普遍性是联系的特征之一,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D排除。   故本题选A。

22、【答案】D

【详解】D:材料中强调,“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说明了溪水的成功是在于坚持量的积累,D正确。

A:事物的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的,A错误。

B:本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关系,B排除。

C:本项与题意无关,C排除。     本题选D项。

23、【答案】D

【详解】AB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ABC不合题意。

D: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答案】C

【详解】A:矛盾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材料中没有体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是锁和开锁,真与假的矛盾关系,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B不符合题意。

C:真与假,锁与开锁之间的矛盾关系,促进二者不断地完善,事物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符合题意。

D:材料中阐述是矛盾运动促进事物发展,没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5、【答案】A

【详解】A: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意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或者矛盾双方相反相成,A正确。

B:材料强调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没体现发展的实质,B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不是说静止和运动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排除。

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没有相互贯通的关系,D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6、【答案】B

【详解】B:“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都是要求在想问题、办实事的时候需要注意抓住重点,抓主要矛盾,B正确。

AC:材料中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没有体现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C与题意无关。

D:材料体现的是抓住重点,抓主要矛盾,没有体现片面观察和分析问题,D排除。     故本题选B。

27、【答案】C

【详解】据课本知识可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故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

28、【答案】C

【详解】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抓住重点,与题意不符,A排除。

B:抓典型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

C: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体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故选C正确。

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示出来,没有体现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D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9、【答案】C

【详解】C: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其实质是“扬弃”,C正确。

A: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辩证否定观的特点不是实质,A排除。

B: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B排除。

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不是肯定一切或是否定一切,D排除。   故本题选C。

30、【答案】D

【详解】D:混合学习方式是关注师生创造力的激发,同时又打破传统课堂,因此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D应选。

A:说法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A不选。

B:材料中体现的不是生产关系,B不选。

C:说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C不选。   故本题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总计40分)

31、(8分)【答案】(1)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2)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派生的,意识第一位,物质第二位

 

 

32、(8分)【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河北省通过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能够获得相关的认识。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河北省通过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能够发现新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和深化。③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开展科技调研活动,取得一批参考价值高、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全省科技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33、(12分)【答案】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国华纪念中学精准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精准确立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精准编制具特色的德育、智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才,取得了教育“精准灌溉”的显著成效。国华纪念中学探索出教育精准灌溉的宝贵经验,验证了教育“精准灌溉”思想的正确性,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教育“精准灌溉”提供重要借鉴。

 

34、(12分)【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三代北斗人矢志不渝地铸造国之重器,坚持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北斗导航系统。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北斗人继承“两弹一星”精神,坚持自主创新、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成功实现北斗导航的开通。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北斗人始终不信邪、不服输,用强大的北斗精神克服前行路上的困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资源下载(若无法下载,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下载价格免费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客服微信:aixiaozhi5 QQ:2985920358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均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146.html
0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