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附Word文档下载)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框既是对第三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延续与升华,又是下节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的奠基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本单元中处于核心与理论基础地位。此外,本节课的内容与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学好本节课也将为以后学习该内容打下基础。

2.内容分析:

本框涵盖三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一、二目是集中对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主要阐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理论核心与基础、是重点、难点部分。第三目是对时代要求、现实生活的回归与呼应,也是对前两目基础理论的初步运用。

3.学习意义分析:

本节课,学生不仅能了解到文化创新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唤起文化创新自觉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初步感悟实践观点、群众观点,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基本追求,在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路径。设计上以能力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生活为主线展开设计。具体思路为: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作品鉴赏入手,引导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提取与解读相关信息、阐释和描述有关事物,并进而将其归纳上升为一般道理与理论。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调动与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与论证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而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哲学知识,因此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这一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多进行合理的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文化现象,揭示出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培养提取与解读信息、阐释与描述事物、归纳与概括问题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理论的具体运用,培养调动与运用知识、探究与论证问题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价值,树立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

○感悟文化创新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2、难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感悟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前播放与欣赏《呼伦贝尔大雪原》歌舞片段

上课后,播放结束,师生互动:这段舞蹈好看在哪里?(约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该歌舞,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赏:

从场景看:首次以歌舞的形式展现了风雪中的草原,突破了以往“蓝天、白云、绿地”的草原印象;

从舞姿看:创造性的将呼伦贝尔多个少数民族独特的肢体语汇与现代舞蹈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得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一种绝对新奇的舞蹈样式 ;

从配乐看:实现了电子乐与民间传统乐器、当地少数民族的经典民歌的合理搭配,使得整个作品的音乐、音效新奇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

最终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该歌舞在继承传统草原音乐、舞蹈等基础上有了发展,而这种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接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文化创新。并在概括介绍第五课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学习第一个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舞蹈《呼伦贝尔大雪原》,激发学生兴趣,凝聚注意力,将同学们精力引导到本节课文化创新的学习上来,同时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与水平。这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知识生活化与课程开放性的要求,也有利于新课的导入和展开。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播放对歌舞《呼伦贝尔大雪原》编导进行的采访(约8分钟)

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探究一:编导在草原上的采风活动对歌舞《呼伦贝尔大雪原》创作起到了哪些作用?

同学:······

 

老师归纳:从编导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她走遍了大草原每一寸土地,参加……蒙古族婚礼、采访……舞蹈传承人、走进……部落,以及看到……破雪放牧方式与……欢歌的生活方式等,为其歌舞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与激情。草原人民冬季的生活为其歌舞编导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草原人民改造自然的生活实践是歌舞呼伦贝尔大雪原创作的源泉。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冬日……,她看到草原上别样的生活风格和……用两只胳膊破冰放牧的场景,使其产生了编排冬日草原歌舞、在歌舞中要加入草原男人的生活,必须有一段男人的东西的冲动。……这些为歌舞创作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条件,唤起了编导的激情,推动着编导进行创新。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们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现象中归纳出本质,得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这一知识点,并使该观点具有说服力。

环节二: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文化作品源自社会实践的例子(约5分钟)

在学生分享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社会实践作为文化创新的动力的两种情况,即一是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       ,提出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       ,回答        ;二是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感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也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这样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与领悟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联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

环节三:观看视频《歌舞演出后对观众的采访》并探究二:歌舞《呼伦贝尔大雪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约5分钟)

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提取信息并分析(也可结合自己观看的感受来说明)。

教师归纳:1.首先是一份享受草原风雪的文化大餐,使传统草原歌舞文化焕发了生机,历久弥新,也为极具魅力的中华歌舞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总之,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其次,歌舞中创造出的男人们搬倒山的气势破雪放牧、孩子们……欢歌笑语等,给人……心灵震撼,这将引领人们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以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英勇斗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即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们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并结合自己观看感悟对信息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现象中归纳出本质,感悟并得出文化创新的作用与意义。

 

 

环节四:引导学生对前三个环节的理论进行小结。(约2分钟)

(源泉、动力)

文化发展  (实质 )  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

( 推动 )

设计意图: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这一基本理论初步学习完后,适时进行总结,既可以保持该理论的完整性,又为下一环节展开教学做了小结性的理论准备。

环节五:感悟文化创新的时代(约2分钟)

一方面使学生感悟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着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使学生感悟到进行文化创新也将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环节六:学贵践行(约6分钟)

学生分组,谈谈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日常写作、绘画的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以致用、感悟时代呼唤文化创新、理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结束新课】

通过《大采风之歌》呼吁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积累正能量。

设计意图:环节五、六及结束新课在学习完基本理论等主要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既是对知识的运用与落实,又是实践观点、群众路线的树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是三维目标的完美达成。同时,也为布置作业埋下伏笔。

布置作业

到实践中进行一次采风活动,写一篇具有创新性的文章。(也可以是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等文化作品)

【板书设计】

资源下载(若无法下载,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下载价格免费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客服微信:aixiaozhi5 QQ:2985920358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均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37415.html
0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