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
|||||
学科 | 政治 | 年级 | 高二 | 学期 | 秋季 |
课题 |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课时) | ||||
教科书 | 书 名:文化生活 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
||||
教学目标 | |||||
1.理解和掌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多角度思考文化创作者如何参与文化创新,并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欣赏中华文化优秀文化的魅力,认同我国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的相关举措,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3.启发学生:自觉做文化传承者,主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意识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 |
|||||
教学内容 | |||||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
整体思路 | |||||
本课整体设计考虑到以下内容:一是教学流程上遵循“自主预习——课堂展示——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的顺序,利用图片、视频、语文积累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作用。 | |||||
教学过程 | |||||
【课堂导入】(2分钟)
课件展示“猜一猜这是中学哪篇古诗词? 教师讲授:今天,琵琶行全文616字,白居易的作品中是仅次于《长恨歌》字数的一首词,课标要求熟记并默写全文,这是因为特足够经典,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今天我们以此为题探索文化创新的途径。 【议题描述】(7分钟) 议题:《琵琶行》如何产生? 设计意图:1、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引出主干知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议题活动:商议、展示 学生:借助议题式教学卡开展活动,完成议题任务。 (3分钟后,随机抽两组代表陆续发言,展示成果。) 活动:1.你喜欢《琵琶行》哪些部分?为什么? 教师:在学生代表发言后补充 设:1、整体押韵,朗朗上口,好记好背 2、很有画面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对声音的描写很到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师:白居易的笔下每一句都是一幅画,每一句都是经典,他把声音转化为文字,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句式押韵且很具美感,这就是传统诗词的独有魅力,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设:4、作者对琵琶女的共情很有感染力 教师:白居易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感染,联想到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遭遇,顿时把同样也是从京城来的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也正是如此白居易的贬谪经历才会与琵琶女共情,才会“莫此单作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后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佳句。 教师追问:那么回到第二个问题 2.假如他没有被贬的经历还能创作出这首千古名篇吗? 不会。 教师点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文艺作品或者文艺形式是源于实践的吗? 秦腔 、剪纸、电视剧《扫黑风暴》作。 教师过渡: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下面请欣赏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之《琵琶行》歌曲版,思考:我们的中华文化有多美妙? 【议题商议】(9分钟) 议题:《琵琶行》歌曲的启示 设计意图:1、引出主干知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分析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议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商议、展示 3分钟后,抽两组代表陆续发言,展示成果,教师评价、点拨。 1.任嘉伦演唱的《琵琶行》在继承诗词内容上有哪些创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设:运用现代流行乐谱曲,配合国乐大师王锦龙的琵琶演奏,糅合流行唱法、嘻哈说唱和戏腔的唱法,配合旁白和街舞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年轻人更喜欢的流行音乐形式呈现出来。 教师补充:实现了以下方面的创新: 1、形式创新:诗词之美搭载音乐之美 2、模式创新:传播方式上阶梯式升级 3、内涵创新:根据时代需要增添新内涵 总结: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2.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呢? 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教师:任何时代、任何形式的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基础,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总结: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思考:一千多年之前的《琵琶行》与hip-hop嘻哈说唱结合迸发出现象级火花,那么西方文化元素能否应用到文化创新之中?如果能,如何用? 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师点拨: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课间展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课堂小结】 根本:社会实践 古-今 文化创新的途径 基本 中-外
课后作业(二选一): 任务1:设计一个陕西文化特色的创意书签 任务2:以你喜欢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一个文创产品
|
|||||
教学反思 | |||||
1、本节课利用大家喜欢的《琵琶行》导入并串联所学知识点,并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法层层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
2、教学不足之处:教学时间紧张,因而在对材料分析中缺乏耐心,有些“喧宾夺主”,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