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围绕“文化创新的途径”这条主线,分析文化创新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而向学生强调对待文化应避免的四种错误倾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由于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结合《文化生活》的特点,本课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和开展活动探究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文化进而思考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本课内容;另外,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因此学好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对于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本课是在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本课在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及分析能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并能够辨别文化创新的主体。
2.通过结构式和条理化的讲解学生能够推论和说明出文化创新两个基本途径的含义、原因及做法。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探讨和清晰的知识连线学生能够辨别四种错误倾向。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问题的导向和小组探究锻炼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 通过课堂设计作品贯穿整堂课的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2.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二)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怎样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
-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加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能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生活中学生也能较多地接触到文化创新,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学校提倡的文化创新活动中,学生都有所了解,在课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例来进行本课的讲解,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理解。
- 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 案例分析法 讲授法
学法:归纳法 分析法 小组探究法 实际操作法
-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 活动目标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环节之
“七嘴八舌”
(3分钟)
【说一说】
|
导入新课
|
引: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妖怪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请大家说一说你心中的妖怪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心中的妖怪都各有特点) 根据学生的分享做简要的评价:同学们心中的妖怪各有特点,有的恐怖,有的妖娆,都有自己的一些想象,但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却是一只萌妖。
展示胡巴的影视资料 引:胡巴萌吗? 相对于以前的妖怪形象,胡巴一反固态以一种呆萌的妖的形象出现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创新) 总:在影视文化方面来看,《捉妖记》打破了原有的对妖的一种思维模式,开启了妖的新形象的创新之门,今天就让我们从探究胡巴的诞生记来学习今天的课程《文化创新的途径》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们也来设计一只独特的妖,所以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待用,最后设计出来优秀的作品会有奖励,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同时强调一点,作品设计中没让大家画的时候把纸放在旁边不能动,不能影响我们正常的上课时间。 |
根据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心中妖的主要特征。
观看影片,感受胡巴的与众不同,回答问题,跟着老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的导向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大体知道本课是以什么方式进行。 |
环节一:
胡巴诞生记之 “始于足下” (5分钟)
知识回顾
知识讲解
【选一选】 |
学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
引:下面我们开始进入胡巴诞生记第一篇:胡巴诞生记之“始于足下”。
介绍胡巴的创造者——许诚毅,展示许诚毅对胡巴形象设计的过程的资料。
问:胡巴的创新源于什么?文化创造的主体是谁? (提醒学生结合上一框题的知识进行思考)
带领学生回顾上一框题的内容: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所以文化创造的主体也就是?(人民) 强调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个人。
解决问题,讲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创新活动:让学生选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元素作为自己创作的主体。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进行选择。(只选定,1分钟) |
根据老师的介绍和资料联系上一框题的知识回答问题。
跟着老师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学习。 定:选定自己所要设计的妖的主要元素。 |
1.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及分析能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并能够辨别文化创新的主体。 2.通过回顾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能力,并逐步形成体系的认知能力。 |
环节二:
胡巴诞生记之 “承前启后” 知识过渡
知识引入
知识讲解
【画一画】 |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讲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引: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那么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传统文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胡巴诞生记第二篇:胡巴诞生记之“妙笔生辉”来探求答案。
展示许诚毅在创作胡巴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资料。
问:胡巴与它在《山海经》中的原型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六只腿,尾巴是一样的,总的来说身体都是圆鼓鼓的。 不同点:胡巴的样子更像萝卜,有绿色的头发,胡巴有婴儿一样的脸和白嫩的皮肤,胡巴的手做了一定的改动。) 总:胡巴有传统妖怪的元素,但又加入了一些创新之处是建立在传统妖怪形象基础上的新的妖怪形象。
引: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通过结构式的流程图讲解文化创新应怎么对待传统文化。 创新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传统元素和时代元素加入设计中,将设想的妖的基本形状画在纸上或将其主 要特征写在纸上。(限时2分钟,可列举一些帮助学生思考) |
根据展示的资料及图片找出胡巴的继承之处与创新之处,总结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跟着结构图及老师的讲解学习本部分知识并在书上做相应的笔记。
活动:选择传统和时代元素加入自己的设计,体会继承与创新的魅力。 |
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知其中的继承与创新,同时这种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增加课堂的活力。
2.结构式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关系,利于学生推论记忆。 3.通过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与操作能力,增强课堂吸引力。
|
环节三:
胡巴诞生记之 “取长补短” 知识过渡
知识引入
知识讲解
【评一评】 |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讲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引: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难免会有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呢?下面让我们从胡巴诞生记的第三篇:胡巴诞生记之“各抒已见”来获得启示。
展示《捉妖记》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借鉴国际上特效制作的资料。
问:胡巴能够与我们见面,启示我们文化创新的另一基本途径是?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讲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知识点。
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设计的作品互相展示与说明,讨论每个人作品的长处或独特性是什么?结合自己的作品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互相帮助完善作品(3分钟)
|
根据老师给出材料了解学习各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完成小组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设计。 |
1. 通过对胡巴创造过程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借鉴吸收各国长处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2.小组讨论互助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博采众长”的魅力。 |
环节四:
胡巴诞生记之 “各执一词” (11分钟)
知识过渡
知识引入
知识讲解
【找一找】 |
通过对错误观点的探讨和清晰的知识连线学生能够辨别四种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
|
引:“五年磨一剑”,胡巴的诞生并非是一帆风顺,在创作中就曾出现了这样的分歧:(展示甲乙不正确的观点)
问:上述两个观点你们怎么看? 在学生回答之后简单总结:两个观点都有有失偏颇的地方,甲观点中“固守传统妖怪形象”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而乙观点中“照搬西方妖怪形象”犯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说明我们在文化创新时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展示四种错误倾向让学生对相应的解释进行连线。
引:在克服四种错误倾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方向,具体而言我们要注意一下的几点要求。 展示并讲解知识点。 活动:看看自己的作品有没有出现所讲的四种错误倾向,写出自己作品的特点。 (2分钟) |
分析两种观点的错误所在,说出自己的看法。
完成知识连线内容,学习知识点。 |
1.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及辩证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
课堂小结
(3分钟) |
回忆知识 | 根据知识结构图进行知识回顾,构架知识体系,形成理论系统。 | 理清知识体系,回顾知识点。 | 梳理框架,巩固知识 |
情感升华
(4分钟) |
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体会。
老师做总结: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作为新一代的文化继承人我们不能让历史成为历史,要让它们成为未来,所以我们需要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俱进为文化注入活力。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传统的魅力及创新的乐趣。
|
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或是体会。 | 1.增强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及自信心。
2.通过作品展示、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课后作业 | 安排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选做)将课堂上的设计完善。 将学生的作品选出优秀的给予奖励并粘贴在班级展示栏上。 |
完成作业 | 展示创新成果,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 |
- 板书